[新时代贵州人]梁正其:到基层服务生产破解难题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万芬
立秋过后,黑斑蛙已进入越冬期,但有“蛙教授”之称的梁正其仍在基层活跃。
10月23日下午,在铜仁学院上完一星期课程的水产养殖学专业教师梁正其收拾行李,准备前往印江、思南、德江等县开展稻蛙越冬调研和新基地建设指导。
1985年出生的梁正其现任铜仁学院农林工程与规划学院的教授,同时还担任贵州省科技特派员印江技术团团长,“利用专业知识,到基层服务群众生产、破解技术难题是高校教师的应尽之责。”梁正其说。
“老百姓在水产养殖方面遇到困难和问题,只要打电话,我都会亲自去现场查看。”梁正其介绍,铜仁“稻+蛙”生态立体种养模式目前正在大面积推广阶段,群众在养殖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需要专家的帮助和指导。
“稻+蛙”生态立体种养模式是一种创新且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在这种模式下,水稻与黑斑蛙和谐共生。水稻为黑斑蛙提供了天然的栖息场所和丰富的食物来源,如昆虫等。而黑斑蛙在田间活动,一方面可以捕食害虫,减少水稻病虫害的发生,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从而保障农产品的绿色安全;另一方面,黑斑蛙的排泄物又为水稻生长提供了天然的有机肥料,促进水稻的茁壮成长。这种模式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稻+蛙”生态立体种养模式正是由梁正其引进并加以推广的,目的是为了改善传统水稻种植单产收入低的情况。2021年,该种养模式由梁正其带领在印江试点推广,当年就取得显著成效:平均亩产稻谷900斤,黑斑蛙1000多斤,稻田亩产由传统的单种水稻产值不到2000元提升至20000多元。
模式好、效益高、发展快。如今,在梁正其的指导下,“稻+蛙”生态立体种养模式在印江建立了500亩示范基地,并在铜仁其他区县以及遵义、黔南、毕节等地推广了近5000亩。
“产业辐射面积越来越大,科技推广更要跟上。”为此,梁正其先后走进100多个村,采取堂屋培训会、田间培训会等多种形式,开展技术指导培训100余场,培训人数超过5000余人,并着力培养了农村致富带头人10名,积极带动当地产业发展。他还将自己编著的《稻田养蛙技术手册》《稻田养鱼技术手册》《稻田养虾技术手册》等技术手册,免费送给百姓,指导生产实践。
梁正其先后获得了贵州省“最美劳动者”、贵州省第七届科普先进个人、铜仁市百佳驻村干部、铜仁市优秀教师、铜仁市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等20多项称号。“除了继续做好稻蛙综合种养技术和推广工作外,我和团队目前正在开展铜仁市山麻鱼(粗须白甲鱼)等土著鱼类繁育与养殖,做好本土稀有鱼类资源保护工作。我们致力于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助力农业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梁正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