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25河北两会·民生热议|老旧小区改造,顾“面子”也要有“里子”

老旧小区改造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城市发展,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城市更新,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00个以上。老旧小区如何改得好看、住得舒心?出席省两会的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计。

聚焦急难愁盼

让老小区焕发新生机

当前,不少老旧小区面临空间利用效率低、基础设施落后、居住环境不佳等问题,这其中,上下楼难是绕不开的话题。

“解决老旧小区居民上下楼难题,加装电梯是大势所趋。”省人大代表、邯郸市复兴区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管理中心主任张燕燕调研发现,推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在征求意见、确定方案、签订合同、实施改造等各环节,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阻力。

张燕燕代表建议,加强政策宣传,开展“一户申请即启动意愿征询”工作,激发居民自改热情,解决意愿征集难;用好住房公积金、维修资金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加装电梯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解决资金筹集难。而在过程监管、维护保养方面,她建议,设立加装电梯企业名录,从源头上保障增设电梯的品质,降低电梯设备价格,同时,老旧小区还可与周边其他小区成片进行电梯管理,采取同一企业维护保养模式,降低维保成本。

“老旧小区改造不仅要‘面子’好,更要‘里子’好。”在省人大代表、石家庄市新华区宁安街道行政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郝静看来,老旧小区改造既要补短板,修缮破损路面、做好楼顶防水、改好水电管网等基础设施,又要惠民生,增设停车位、安装充电桩、加装健身设施等,改善提升小区环境。

“建议推行共享短停,整合周边公共空间资源,利用智慧停车技术,实现停车位实时更新、共享预订等服务,盘活车位资源,缓解老小区停车压力。”郝静代表说,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对于小型的散居楼院,可适当采取“拆墙并院”模式,将改造范围合理拓展至社区、街区,同步推动设施更新,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以街区焕新推进老旧小区连片改造提升,让老住户享受新生活。

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深化城市更新

民以居为安,2024年河北省持续推进20项民生工程建设,完成827个老旧小区改造,居民生活品质进一步提升。

“老旧小区‘改得好’,更要‘管得好’。”省政协委员、省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魏宣利表示,老旧小区改造建设是第一步,如何维护改造成果是城市更新过程中面临的新课题。她建议,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物业管理有效覆盖,推广智能化管理手段,健全长效管护和维修资金使用续筹机制,为老旧小区改后管理维护提供充分保障。

在魏宣利委员看来,城市发展已经从增量扩张进入存量优化阶段,不少老旧小区地处城市核心地段,文化底蕴厚重,通过进行适老化、适儿化改造,增加社区服务设施,既能留住城市记忆,也能挖掘闲置房屋再利用、有偿服务等“造血点”,激活社区生机活力。“不少老小区人员流动大,建议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依靠科技手段提升治安防控能力,完善群防群治信息化网络体系,让老旧小区烟火气与安全感并存。”魏宣利委员说。

加强老旧小区改造,积极推进城市更新,在沧州,去年以来,全市实施城市更新项目389个,110个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成为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省人大代表,沧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刘靖介绍,接下来,沧州将实施地下管网管廊建设改造行动,加快老火车站片区更新改造和高铁新区建设,年内完成14个安置区交付。

“开展城市更新行动,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刘靖代表建议,优化城市功能布局,补齐短板、完善设施,加大精细化管理力度,积极探索城市建设和文旅事业融合发展新路径,以经营城市理念,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和居民获得感。(河北日报记者 孙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