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县域城乡文化融合发展

文化承载了一个民族独特生活方式、精神风貌,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两大根本任务的背景下,城乡文化融合发展是培育践行主流价值导向,探索新时代精神文明的发展的关键,为推动城乡宣传思想文化创新了新传播模式和传播渠道,丰富了文化融合发展的内容。县域作为国家宏观管理的基本单元及城乡二元结构的结合点,不仅是城乡文化融合发展的前沿阵地,也是城乡文化融合与发展的关键所在,城乡文化的交融在推进城乡文化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和贡献。

县域城乡文化的融合,赋予县域文化发展的价值

    我国城乡“同根、同脉、同源”,无论是现代、包容的城市文化抑或传统、朴实的乡村文化都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传承,是中华民族独特精神的承载和象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守县域思想教育阵地,统筹好多元融合要素,包括文化空间、文化产业以及文化服务的多维角度,融于文化主体、文化资源和文化制度。县域城乡文化融合发展要打破城乡文化隔绝发展状态,在实现城乡多元文化互相认同的基础上,推进城乡文化要素在县域空间范围内的协调、互鉴、交融、涵化及动态平衡,保护县域文化的价值。

县域城乡文化的融合,促进县域文化发展的传承

演变。城乡融合发展是一个自然演进的过程,是城乡关系演变的必然趋势,新时代文化发展的脉络,既要把握城乡文化的内在逻辑,又要结合县域文化的实践基础,把握县域文化发展的中心地位,将创新文化成果流动起来,将乡村的乡风、民风延伸到城市,让文化流动起来,充盈到城乡社区,以新带旧,以旧促新。

传承。县域城乡文化融合发展的前提是城乡文化的共通,在共通的基础上找到融合发展的着力点,从历史发展的维度进行解析。第一,城市起源于乡村,乡村为城市发展提供滋养。城市起源于乡村,中国是农耕文明国家,在西周时期就呈现出“城、郊、野”的原始城乡布局,“城”是在乡村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郊”则为城乡之间的过渡地带。第二,城乡拥有共同文化基因,血脉相连。我国从古至今都是农业人口大国,生息劳作,繁衍发展,沉淀了浓厚的“乡土情结”、“思乡情怀”,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第三,城乡拥有共同的文化根基。优秀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和全体中华儿女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共同的语言符号是城镇、城郊、村组连接的纽带,“二十四节气”“节令”等记录了农业生产和民间生活,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理念,奠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构筑起城乡共同文化根基。

优势。世界各国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探索出不同的实践经验,但都高度关注城乡过渡空间在推进城乡融合方面功能的发挥。我国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发展现实以及人口“城乡两栖”的独特场景。按照发展经济学理论,工业化中期是推进城乡融合的最佳时机,是破除城乡文化二元结构,推进城乡文化融合的黄金阶段。我国新型城镇化持续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完善,乡村居住条件改善,居民在城乡之间往返通勤,呈现的人口流动“城乡两栖”特点在县域表现更加突出,也是县域文化创新发展突破点,为推进城乡文化融合提供了现实基础。

县域城乡文化的融合,促进县域文化的发展

城乡文化融合的创新发展,符合新时代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明确了县域城乡文化融合发展的目标导向。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促进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伴随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美好文化生活的需要同样呈现日益增长态势,满足城乡人民对于高质量文化的发展需求是县域城乡文化融合发展的目标导向。通过县域文化融合发展,实现城乡文化创新和文化共同繁荣,彰显新时代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

把握县域在城乡文化融合发展方面的显著优势。一是区位优势,县域既是承上启下的行政单元,又是“城尾乡头”的过渡空间,具备增进和加强城乡之间文化的相互了解区位优势。二是人文优势,我国是农业人口大国,县域城市常住居民的祖辈绝大多数来自农村,这种血脉亲情和历史传承让县域具备了文化融合发展的天然基础。三是政策优势,国家在推进乡村振兴以及新型城镇化战略进程中,将县域作为主战场,赋予其自主权和资源,为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诸多有利的政策保障。

厘清县域城乡文化融合发展的作用机制。一是文化产业链引机制,县域是我国分布最广泛的地域行政单元,是统筹城乡社会的最佳切入点,县域通过对城乡文化地域空间的链接,进而成为城乡文化产业融合的有效载体。二是文化理念缓冲机制,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现代城市文明和传统乡村文明的冲突,城市文化理念的开放、竞争、多元的特性与乡村文化的封闭、保守、朴实的特征形成对抗的关系。城乡居民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以及行为习惯差异成为城乡文化理念冲突外在表现,城市文化对于乡村文化的强势入侵导致乡村文化的优秀元素被压抑,无法呈现、表达,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县域作为城乡人口流动的交汇点,成为城乡文化自然的过渡带、缓和区,为城乡优秀文化因子互动交融甚至创新提供现实可能。三是文化资源共享机制,我国城乡文化资源禀赋具有差异性,优秀乡土文化和现代城市文化建立在不同经济基础之上,展现出不同的文化意识、形态,但不论乡土文化还是城市文化都是中华优秀文化的承载,这种共通性和异质性成为城乡文化要素共享、共容、共荣的基础,县域在政治、经济上具有独特的功能,能够联动城乡割裂的文化资源要素,实现城乡多元文化认同,成为破除城乡文化壁垒的关键结点。四是文化人才流动机制,城镇化是人口的城镇化,县域城镇化能够有效淡化城乡界限,通过理念推动、政策保障、机制优化以及设施完善等举措加速文化人才流动迁移。五是文化成果双向互动机制,县域实现了城乡空间联结和机制衔接,既能积极吸纳现代城市文明,又能有效实现对乡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不仅能将城市文化辐射至乡村,而且能将乡村文明成果扩散至城市,城市以及乡村的优秀文化在县域的进一步凝练、交融,形成新的文化成果,扩散至城乡,从而使中华文明更具时代性,更具魅力。(作者: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何丹)

热门相关:影帝偏要住我家   铁血大明   虎狼之师   懒散初唐   上古传人在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