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狂飙》游江门

>
ata-alt="" poster="https://v6.huanqiucdn.cn/a2880f65vodtranssh1500012236/3a920a0f243791579282330900/sampleSnapshot/sampleSnapshot_10_0.jpg?imageView2/2/w/1260">

刚刚落幕的爆剧《狂飙》“大热”,让江门这个遍地美食美景的取景地着实“火”了起来。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江门打卡。《狂飙》总制片徐泰介绍,剧组采风了许多城市,之所以把大部分拍摄场景选在江门,主要看上了江门兼容并包的地域特色,“江门既保留了老洋楼,也有浓厚的都市气息。随着剧情时间的推移,剧集环境背景也会跟着变化,突出强烈的时代特点,这些需求在江门都能满足。”

从《让子弹飞》《一代宗师》《除暴》《误杀2》,到《狂飙》,江门其实一直以来都是剧组宠儿,却深藏功与名。借《狂飙》“引路”,带大家一起看看江门这座城市的独有韵味。

1、长堤历史文化街区:看百年骑楼筑老城肌理

《狂飙》主要取景地——长堤历史文化街区的墟顶老街、水埠头、新市路、青年广场等地让人眼前一亮。长堤历史文化街区位于蓬江河畔,全长0.8千米,是江门市老商业区和历史街区。1902年江门被辟为通商口岸后,长堤航运开始兴盛,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沿街建成的长堤骑楼汇聚了中西元素,代表东方传统风格的浮雕、“满洲窗”和西式的罗马柱、各种精巧的雕花、剥落的壁画等元素都在此碰撞,形成了长堤骑楼独特的“侨味”风格。时至今日,中西合璧的骑楼已有数百间,成为长堤路上的特色景观。

(1)新市路

剧中张译饰演的角色安欣与徐江见面的地方位于长堤片区的新市路。新市路历史上是银行一条街,堪称当时江门的“华尔街”,现在主要销售节庆气球、礼炮等,春节期间年味十足。

(2)墟顶老街、水埠头

充满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墟顶老街是江门城区的发源地,也是长堤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景点。剧中张颂文饰演的角色高启强开的“强盛小灵通”就在长堤历史文化街区里的三十三级水埠头旁边,这里原是江门河蓬莱山下的水埠头,最早江门人开辟墟集进行商品交易的地方,也是最早对外交往的窗口之一。江门城区商文化起源于此,因此有人说:墟顶就是“江门”,“江门”就在墟顶。在这里,没有集市的喧嚣与繁华,有的只是清净和幽雅,呈现出一派安宁祥和的景象。

(3)兴宁路、莲平路

除了《狂飚》,还有《误杀2》《除暴》等影视作品在长堤历史文化街区取景拍摄。《误杀2》以长堤历史文化街区的兴宁路、莲平路为电影取景核心区,莲平路的骑楼街加装广告牌装饰,浓郁的东南亚风情瞬间溢出屏幕。莲平路的美不仅体现在旧时江门建筑物中,还体现在各种风情的小店里、婚庆司仪店内等待拍照的新人,士多店内传来的“红日”,当然少不了这家怀旧的小店:和平书店,每次来,老板都在门口喝茶,跟每个来店的客人讨论店内每一件旧玩意。

2、启明里:侨乡的百年风华

启明里作为江门华侨文化的标志性景点,设有侨批馆、江门非遗手信馆等侨乡文化展览项目,结合中西合璧、风格独特的侨乡建筑特色风貌,让游客一起追溯华侨历史、感受非遗文化。

活化后的启明里展现出新的活力,既淡雅素净,又不失端庄大气,既有中式的古典底蕴,又有西方文化的浪漫,绝对是休闲漫步的好去处。漫步于启明里内,触摸江门旧时脉搏,让人仿佛在历史和现代中穿梭,让市民在感受侨乡历史文化街区建筑之美的同时,还能近距离体验商业魅力与人文底蕴。

3、梅家大院:寻找原汁原味的侨圩印记

《狂飚》中,江门台山的梅家大院也频频出境。梅家大院位于台山市端芬镇大同河畔,是台山洋楼的典范。梅家大院于1931年由当地华侨及侨眷侨属建立,由于当地梅姓股东占了一半以上,故有“梅家大院”之称,现列入省级重点保护文物。《临时大总统》《让子弹飞》等影视剧在这里取景拍摄,不少游客慕名前往。

4、开平碉楼与村落:看中西合璧的侨乡文化丰碑

广东省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约产生于明代后期,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多种风格。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07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村落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5、赤坎华侨古镇:邂逅百年商埠的万种风情

赤坎华侨古镇位于开平市中部潭江河畔,拥有370年开埠建墟历史。当地拥有600多座骑楼,组成了全国规模最大、界面最连续、保存最完整的侨乡骑楼建筑群。赤坎华侨古镇项目规划打造文化街、作坊街、传统手信街、时尚购物街、欧美风情街、南洋风情街等,部分业态在试营业期间对外开放。

6、小鸟天堂: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美

“一株榕树便天堂”,讲的正是新会天马村天马河河心沙洲上的小鸟天堂。小鸟天堂的主体是一棵长于明末清初的水榕树。其树枝须根及地,扎入土中萌发,长成新的树干,经年累月,水榕树独木成林,覆盖面积达1.3万平方米,林中栖息着数万只鸟雀。小鸟天堂原名“鸟墩”,后因巴金先生游览后写下《鸟的天堂》并亲笔题字「小鸟天堂」而得名。游玩小鸟天堂,最舒心的是乘坐游船在幽深的榕荫水道上近距离观看鸟儿,拍拍手,“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景象就展开在眼前。

7、梁启超故居:领略先生卓越家教家风

梁启超故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新会茶坑村,坐落在美丽苍郁的凤山下,鱼塘、水网、沃野田畴环绕四周,大榕树、石板巷、青砖房有序分布,往来皆村野乡民,真淳古朴。梁启超故居建于清光绪年间,是一幢古色古香的青砖土瓦平房,由一正厅、一便厅、一饭厅、二耳房组成,占地155平方米。故居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悉心保护和修缮,各式家具保存得非常完好,于1996年成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故居内有详尽的展览讲述了梁启超的家庭教育、学术成果以及思想精神等,是非常值得一看的文化景点,也是亲子家庭爱国教育目的地的不二之选。梁启超生平事迹纪念馆馆前的旋转楼梯和超大景观池相映,很轻易地产生了对称之美。

8、古劳水乡:在游船趁圩中品味岭南

位于鹤山的古劳水乡由西江冲积而成,这里堤内有塘,塘边有地,地上有树,树间有村,村里有桥,桥下有河,河中有船,是典型的且保存完整的南国水乡,被誉为“珠江三角洲最后的原始水乡”。古劳水乡项目投资50亿元,主景区包括“横海泛舟”游船、古劳圩、童梦村乐园、乡野时光等十大度假主题场景以及农业文化遗产活化区、咏春文化遗产活化区。

二、江门:美食腹地,亲自去一趟才懂它的宝藏

认识江门,最直接的方法是从“吃”开始。各种普通的食材,经过江门五邑人的妙手烹饪,摇身一变,就成了一道道名扬四海的五邑美食,比如新会陈皮,《狂飙》剧中十分抢镜,倪大红老师饰演的泰叔品饮陈皮水,还说“陈皮不错,对嗓子好”。除此之外,外海面、古井烧鹅、开平腐乳等特色美食驰名海内外,五邑侨“香”让人流连忘返!

江门各县(市、区)拥有优良的自然环境,孕育出天成的食材。五邑厨师顺“食”而为,以巧手烹制出一道道极具本市(区)特色的佳肴,可谓“美食遍江门”。

蓬江区:

1、杜阮凉瓜

在海外华侨世界里,很少有人不识“杜阮镇”;而杜阮镇之所以出名,又因为“杜阮凉瓜”这个特产。据记载,这种凉瓜在杜阮一带种植已有上百年历史,是很多港澳客专门带回家的手信。作为岭南地区特有的一种瓜果,凉瓜细分下来也有不同的品种,但论卖相、食味、知名度等综合来看,当中尤以江门杜阮镇产的为上乘。杜阮镇地处江门西郊,三山环抱,泥土是透气性很强的沙质土,加上清凉山坑水的天然灌溉,十分适宜喜温耐热的凉瓜的生长。

2、荷塘鱼饼

香滑嫩鲜、爽口不粘牙,荷塘鱼饼是荷塘镇一道美味可口的传统小吃,从唐朝开始,荷塘人就学会以鲮鱼作为原材料,凭借精湛的制作工艺,制作出风味独特的鱼饼,闻名远近,成为五邑水乡的特色美食之一。制作荷塘鱼饼非常讲究,选料要求上乘,挑上好、鲜活的土鲮鱼,把鱼肉切出,剔掉鱼刺,然后把肉剁碎,加上佐料用劲摔打,最后煎熟,就成了香喷喷的美食。

江海区:

3、外海竹升面

外海面起源于江海区外海街道,又称“外海竹升面”。外海面制作工艺已有100多年历史,2007年成为第一批江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央电视台《味?道》栏目组曾深入到外海地道作坊,拍摄了一辑“外海面”专题。外海面细长如丝,爽滑、弹口、不粘不坨是食客对它的评价。吃外海面的佳配是云吞,外海面把高汤精华尽数吸收,食客把面嘬入口中时,那一气呵成的“呲溜”声就是对其美味最大的赞美,面条入口口感如缕如丝,根根分明,在口腔里尽情鞭挞着味蕾。

4、礼乐腊味

秋风起,吃腊味!江门礼乐腊味历史悠久,早在清代光绪年间就已经有家庭式腊味作坊,盛传礼乐家家都会做腊味,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在没有保鲜技术的年代,卖剩的猪肉只好腌制、晒干做成肉干,也有人把肉剁碎、灌入肠衣里晒干,效果更好。后来,有人专门从事肉类加工,加入味料后腊(风、焙)干,称为“腊味”,并成为五邑著名特产。早前,央视《家乡至味》栏目也对礼乐腊味深入采访过。

在粤菜师傅工程“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思路下,如今的礼乐镇深挖培育优质腊味产品,让一根细细的腊肠、厚薄有度的腊味片,承载起礼乐腊味加工匠人的初心,承载起腊味食品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决心,推动江门市历史悠久的礼乐腊味加工产业发展壮大。

新会区:

5、古井烧鹅

新会古井烧鹅是新会驰名的特产,它是运用秘方制作,具新会地方特色的民间手工制作的食品,于2009年入选江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古井烧鹅选用本地的乌鬃鹅作主原料,配入以传统的生抽王、桂皮、陈皮等按不同比例调成的酱料进行烤制,烧鹅成品具有色泽光亮,皮香甜脆、肉滑骨酥、肥而不腻的特点。

古井烧鹅具有悠久的历史,相传七百多年前,新会崖门发生了一场元朝统一中国的宋元大海战。大战结束后,一位在南宋宫廷里负责制作烧鹅的御厨,带着女儿逃难到银洲湖西岸的仙洞村。御厨先在仙洞村开了一间烧鹅店,凭着宫廷秘制烧鹅的高超手艺,把鹅烧得色香味俱全,很快便名扬远近数十里,生意越做越好。后来御厨的女儿长大了,嫁到银洲湖东岸的古井,女儿便把父亲秘制烧鹅的手艺带到了古井。古井烧鹅之名由此而起,并代代相传,直到今天。

6、新会陈皮

《狂飙》中还有个非常抢镜的新会陈皮,泡的茶得到倪大红老师饰演的泰叔的肯定——“对嗓子好”。陈皮是不可多得的药食同源的天然保健品,《本草拾遗》时已入药并应用于临床。《本草纲目》中称“今天下多以广中来者为胜”,即为广陈皮,而广陈皮又以新会陈皮为上品,有着近千年历史传承,是“广东三宝”之首,畅销海内外,深受群众喜爱。

新会民间素有以陈皮入膳的传统,用新会陈皮做美食,不但可以将同煲食材的味道发挥到极致,还增添了养生保健功能。陈皮八宝鸭入口鲜香、陈皮骨脆香酸甜、陈皮红豆沙软糯香甜,还有陈皮牛肉球、陈皮红豆糕、原只陈皮焖鲜鲍等几十道陈皮美味……在江门,一桌陈皮宴,能让你感受极致的侨乡味道。

7、睦洲黄沙蚬

黄沙蚬,又被称为“西江鲍鱼”。最鲜嫩的黄沙蚬在新会睦洲一带水域,每年从春节后到清明节左右,是黄沙蚬集中上市的季节。西江水质优良,黄沙层较厚,水流相对平稳,利于黄沙蚬的生长,因此这里出产的黄沙蚬粒粒都是黄橙橙的,肉质肥美饱满鲜甜,没有泥味,引人垂涎。

台山市:

8、台山黄鳝饭

台山黄鳝饭是台山历史犹久的特色名扬菜。正宗的台山黄鳝饭鳝与米的份量比例恰到适处,鳝的肉与骨分离,骨一般另用于煲汤,黄鳝饭的饭油而不腻、干湿适中、软硬有度、瓦窝烧煮、鳝香四溢。油与火的碰撞,渗入细缝,藏着食客随之溜走的岁月。平淡的日子,有饭自然香。

9、台山青蟹

台山青蟹是珠江三角洲以及周边地区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台山青蟹养殖最早可追溯至清光绪年间。台山附近海域海洋微生物丰富,盛产适合喂养台山青蟹的天然饵料——蓝蛤(本地又称“米砚”),所以本地养的青蟹全属天然养殖,肉质白净细嫩,口感更加爽滑清甜,品质极为优良,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也是广东省目前唯一的海产品成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与此同时,江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台山青蟹保护区周边海域生态平衡,为台山青蟹养殖提供优质水域条件。

10、台山蚝

“一大、二肥、三白、四嫩、五脆”,这就是为蚝迷们所惦记的台山生蚝。台山濒临南海,海域面积2717平方公里,有可供水产养殖的浅海21万公顷,海产品十分丰富,台山生蚝得其天然独秀的养殖环境,个体肥壮、色泽乳白,且肉质嫩美可口,极富营养,是蚝中珍品。2020年,国家农业农村部为台山蚝颁发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台山蚝成为台山市继台山鳗鱼、台山青蟹之后第3个“国字号”水产品。

开平市:

11、开平腐乳(水口腐乳)

开平腐乳创始于清光绪年间,一直是国人所钟爱的佳肴之一。许多华侨出国时都会随身携带,甚至外国人也喜爱食用,亲昵地称其为“中国奶酪”。开平腐乳采用优质黄豆为主要原料,再配以各种传统辅料腌制而成,具有色泽金黄、咸淡适口、鲜香嫩滑,入口即化等特点。产品遍销全国各地,并出口至美国、英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12、马冈鹅

马岗鹅是广东四大名鹅之首,也是开平市23个“非遗”项目中保护和开发最为得力的文化遗产之一。马岗鹅其种源于开平市马岗镇,故名“马岗鹅”。由于它的肉质纤维比较靓,其肝较大,吃起来口感嫩滑,鹅肉的味道也比较浓,马岗鹅早就名声远扬,成为一个响当当的品牌。用它做的菜色,如传统烧鹅、狗仔鹅、芋仔炊鹅、卤水鹅、鹅乸汤、豉油鹅、甜酸鹅、柠檬鹅、话梅鹅、白斩鹅等,深受食家的欢迎。

13、潭碧冬瓜

开平市苍城镇潭碧村委会出产的冬瓜已有200多年的种植历史,因味美而闻明远近,人称“潭碧冬瓜”,被列入开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潭碧冬瓜成熟之后,表皮上覆盖着一层白绒绒的冬瓜粉。摘下来后,如果洗尽表面的白色冬瓜粉,一个星期后,它身上就又会长出一层冬瓜粉。这时,将其放在阴凉处保存,一年多也不会烂,而且味道不变。所以,人们直到冬天,仍然可以吃到新鲜的冬瓜。这种冬瓜,味道和功效也与众不同。它肉厚瓤少,肉质坚实,清甜爽脆,口感有些像鱼肚,而且比一般冬瓜更容易吸收汤汁,更有消暑解热之功效。

鹤山市:

14、白水角

在广东江门鹤山,最地道的乡村美食就是白水角,还作为当地乡镇特定节日——社日的主食品,以白水角作为庆神食物,招来亲朋好友欢聚一堂。白水角的皮主要是粘米粉、生粉和澄面混合在一起,再用开水搅拌搓成面团。米的选料直接决定了表皮的口感,米香味是否浓郁,是判定一个白水角是否成功的最重要标准。村民会选择自家栽种的本地米,从根源上保证白水角的正宗风味。馅料被剁成粒,荤素搭配,虾仁的腥香、沙葛的爽脆、马蹄的甘甜、瘦肉的软韧适中……混着黏韧的表皮,油光锃亮的“胖肚子”,略带粘牙的口感,一口下去很有层次感,感受到浓郁的米香。

15、鱼皮角

鱼皮角是古劳水乡的特色美食,已有百年历史。馅料主要是选自水乡本地的鲜活鲩鱼的鱼肉,拌以肥瘦参半的猪肉,另加冬菇、马蹄、陈皮、胡椒、葱花等配料捣制;外皮则采用一级生粉与澄面制成。鱼皮角鱼香扑鼻,肉香醉人,绝无鱼腥味;进食时,滑腻爽口,齿颊留香,再配以特制的酱料佐食,更为惹味。

恩平市:

16、恩平濑粉

恩平濑粉是用恩平大米打磨之后拌和热水制成的长粉条。在恩平,濑粉除了是中秋节的传统节庆食物,经过多年发展,已演变为百姓的日常菜肴和恩平著名的地道美食。在恩平市城区及各乡镇,到处可见濑粉小食店,具有浓郁的本地特色。

恩平濑粉自清朝开始便已经流传开,传统恩平濑粉的制作过程主要有淘米、搓粉团、煮粉头、轧濑粉等几大步骤。“濑”,意为急速的水流。粉条成型的过程,如同潺潺溪流经过河床底下的小石缝隙般,分割成一条条细线,这也是“濑粉”名称的来由。传统的恩平濑粉吃法一般是以汤粉的形式,将煮熟的濑粉分放到碗中,淋上一大勺经过长时间熬煮的味道浓郁的老火汤,让濑粉充分吸收油脂和鲜香,交融出一份独特的美味。

17、恩平簕菜

恩平簕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恩平人食用鲜簕菜已有悠久的历史,清明节前后,人们到山野林边摘采簕菜,并总结出清明吃簕菜可明目的验方,“要想眼睛明,清明吃簕菜”的古老谚语一直流传。恩平产出的簕菜酥脆、甘凉、爽口,入口微苦、风味独特,具有清热排毒、消暑解渴、解烟酒、减肥、抗疲劳诸功效。

恩平簕菜因其独特的口感和药用养生价值被恩平人搬上了餐桌,继而发展出了簕菜茶、簕菜沐浴露等多种加工产品,走上了产业化发展的道路,成为恩平的一个符号。

18、恩平烧饼

有人说,来到恩平,如果没有吃过“恩平烧”等于没来。恩平烧饼,俗称“恩平烧”,这种小吃已经在恩平流传了五六百年,以其制造精巧,风味独特著称,它既是当地人清明扫墓的祭品之一,也是当地男女结婚必不可少的结婚礼饼。

相传,始创烧饼的师傅是明朝嘉靖年间恩平一名武林高手,人称陈武师。当时,倭寇不断侵扰恩平,老百姓苦不堪言。陈武师召集一百多名武林弟子出征抗倭。妻子卢氏连夜赶制一批烧饼给丈夫做干粮。陈武师在战场上吃着烧饼时,作战更加英勇。在一场血战中,陈武师壮烈牺牲。卢氏为悼念丈夫,在清明节带着女儿,以烧饼作为祭品,到丈夫的坟墓拜祭。

恩平烧饼的饼皮主要原料为糯米粉,还要加糖水发酵(有黄糖和白糖两种),配以馅料制作而成。旧时,恩平烧饼种类很少,主要有光身烧饼、冰肉烧饼、莲蓉烧饼。随着时代发展,恩平烧饼不断进行创新,现在又出现了叉烧、肉松、五香、陈皮等口味的烧饼,近来还有辣木、艾草、簕菜等新口味恩平烧饼。(陈雄桦、江轩)

热门相关:贩罪   功夫圣医   重生之大文豪   勇闯天涯   帝少宠妻有点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