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开展减负行动3.0 充分激发青年科研人员创新潜能与活力

为解决青年科研人员面临的崭露头角机会少、成长通道窄、评价考核频繁、事务性负担重等突出问题,保障青年科研人员将主要精力用于科研工作,充分激发青年创新潜能与活力,近日,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教委3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在全市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减负行动3.0)。

聚焦青年科研人员 实施5个方面18项举措

重庆市减负行动3.0从“挑大梁、增机会、减考核、保时间、强身心”五个方面着手,提出优化科研项目组织实施方式、完善项目人才考核评价机制、加大支持力度、强化科研保障和科技服务等18项具体举措,为青年科研人员减负,充分激发青年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

一是支持青年科研人员挑大梁。提高青年科技人才承担市级重大重点科技专项的比例,青年科研人员作为参研人员比例不低于60%,担任市级重大重点项目负责人比例力争达到20%。提升国家级和市级创新平台集聚青年科研人才的能力,把青年人才培养成长作为对平台考核的重要指标。建立完善对基础前沿和公益性研究岗位的长周期考核评价机制。

二是增加青年科研人员发展机会。基本科研业务费用于资助青年科研人员的比例一般不低于50%,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青年科研人员的比例不低于70%。择优实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博士直通车项目,为青年人才发展提供“第一桶金”。有条件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应积极设立职业早期青年人才培养专项,对新入科研岗位的博士毕业生、博士后给予不少于5年的非竞争性科研经费支持。为孕哺期女性科研人员开展科研工作创造条件,为优秀青年科学家提供展示舞台,支持青年科研人员申报重庆英才计划。

三是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考核负担。对探索性强、研发风险高的前沿领域科研项目,建立尽职免予追责机制。对青年科研人员减少考核频次,实行聘期考核、项目周期考核等中长周期考核评价,对孕哺期女性科研人员适当放宽期限要求、延长评聘考核期限。合理评价青年科研人员实际工作贡献。

重庆市畜牧科学院青年科技人才葛良鹏,通过双聘方式,加入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并担任副主任,同时担任市畜科院党委委员、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2022年承担了2项国家级项目和2项省部级项目。

他表示,减负行动的开展破除了多项体制机制的束缚,持续为科研人员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实行新型研发机制,为我们青年科研人员提供了展示成长的舞台。重庆市减负行动3.0支持青年科研人员挑大梁、拓宽人才成长渠道,相信行动的开展一定会有效激励我们青年科研人员创新创业,产出高水平科技成果,更好履行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据了解,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当前已聚集青年科技人才45人,承担省部级以上科技项目37项。

四是保障青年科研人员科研时间。清理不合理的制度,完善内部评价机制,确保青年专职科研人员工作日用于科研的时间不少于4/5。完善科研助理管理体系,开展科技政策专员试点,优化升级市科技计划管理信息平台。

五是强化青年科研人员思想建设。加强青年科研人员思想政治引领,开展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咨询培训,组织心理健康咨询和心理疏导,组织开展文体活动。

发挥生力军作用 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

2019年以来,重庆市聚焦科技工作者急难愁盼问题和制约创新创造的关键堵点,已实施两轮减轻科研人员负担行动,切实为科研人员减负松绑,让科研人员把更多精力放到研究上。科技自立自强使命要求更好地发挥青年科技生力军作用,新一轮的减负行动更加聚焦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积极优化服务,推动科技政策扎实落地,切实解决广大青年科研人员反映集中的紧迫诉求,同时,作为本次减负行动的主体,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将积极促进各项举措落地落实,动员各方力量广泛参与,务求充分激发青年科研人员创新活力,为重庆市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发挥积极作用。

重庆理工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减负行动3.0的开展,有利于充分激发高校青年科研人员活力,重庆理工大学将按照行动安排,结合学校的科研项目揭榜挂帅、科研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科研助理等改革举措,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在学校组织的各类教学、科研、学科建设项目及人才支持计划项目中,拿出不低于40%的比例,定向支持青年人才。以“博士进团队、团队进基地(平台)、基地(平台)进学科”三进模式确保青年人才有团队;实施“青蓝结对传帮带计划”为青年人才配备指导教师;为青年博士制定成长路线、建立成长档案;实行免考核、团队考核、“全口径”业绩登记等多元考核制度,尊重青年人才个性发展;以“学术休假”减轻事务性工作的压力,确保青年人才将主要精力用于科研工作。充分激发青年创新潜能与活力,为青年科研人员营造宽松的科研氛围、积极有力的成长空间,促进培养更多优秀青年科研人才。

近年来,重庆理工大学有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正在快速成长,青年科研人才杨朝龙进校不到五年就在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了高水平论文,相关研究成果陆续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高水平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杨朝龙已成长为教授、博导,重庆英才·青年拔尖人才。此外,还连续两批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是学校办学历史上第一位“杰青”。同时,该校以青年科研人员为主体组建的“重庆几何拓扑基础学科研究中心”被重庆市科技局认定为重庆市首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

热门相关:史上第一密探   校花之贴身高手   纨绔仙医   我在镇夜司打开地狱之门   都市之九天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