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金塔县:精准防沙治沙
甘肃金塔县地处河西走廊中段北部,巴丹吉林沙漠西缘,气候干燥缺水,植被稀少,风大沙多,生态环境脆弱。全县沙化土地面积117.6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2.6%,是甘肃省风沙危害最为严重的县(市)之一,也是北方防沙带建设的重点区域。
近年来,金塔县自然资源局(林业和草原局)科学、生态、节俭推进国土绿化和防沙治沙工作。荒漠化、沙化面积和风沙危害程度及损失连续20多年保持了“双减双降”,开创了防沙治沙工作新局面。
高位谋划、强力推进,精心构建,防沙治沙形成新格局。编制了《金塔县防沙治沙中长期规划》《金塔县林业草原发展“十四五”规划》等规划,明确了防沙治沙整体布局、功能区划和阶段任务,不同区域分类施策,引领科学治沙和生态综合治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建立了“县级领导包乡、单位部门包村、技术干部包片”和“谁包抓、谁负责、谁检查”的生态建设工作机制,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主抓、全民参与、整体推进的强大合力。制定了《金塔县社会造林绿化管理暂行办法(试行)》及生态造林绿化扶持办法,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生态建设,全面落实“谁造谁有、自主经营、利益归己”的政策,鼓励企业、合作社、家庭林场等多种经营主体参与治沙开发,成立林业合作社47个,培育家庭林场25个,切实激活了造林治沙的动力和活力。
突出重点、造管并重,强力推动。确定了“443”治沙造林工作思路(即:“四大重点”:南护水库、西北防沙、东治黑河、中保农田;“四项关键措施”:营造防护林防沙、机械沙障压沙、沙区植被封禁保护阻沙、发展沙产业治沙;“三道防线”:绿洲外围封育保护天然植被、绿洲边缘构建防风林带、绿洲内部建设农田林网)。“坚持保护优先,恢复与修复并重”;“分区施策,适地适绿”,趟出了“循序渐进、重点治理、互促共赢”的生态治理新路子。“十三五”以来,各级财政投入资金3.52亿元,组织实施了三北防护林、沙化土地封禁、退耕还林、“蚂蚁森林”等生态工程项目。环县城营造防护林6.7万亩,人工压沙5000多亩。县域内20余家私营企业参与种植梭梭面积47.9万亩。鼓励扶持群众发展特色林果12万亩,实现了“生态美”“百姓富”同步良性发展。全面推进林长制工作,建立了县乡村组四级管护网络,配备专兼职林草管护人员300多人,做好沙区林草植被管护工作;建立了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点259个,坚决防控林草有害生物;制定了《金塔县农田林网管理办法》,严格执行林木采伐限额、许可证制度,坚决保护“绿水青山”、精心守护“金山银山”。
科学支撑、多措并举,精准提升,防沙治沙取得新成效。一是应用科技增实效。成功试验推广戈壁客土造林、滴灌节水造林、梭梭水钻栽植、PLA固沙、HDPE新型阻沙网沙障、仿真灌木治沙等多项治沙造林新技术,特别是滴灌生物治沙技术开创了全省先例,使林木成活率大幅度提高,构建了荒漠化治理的科技支撑体系。二是多产融合提效益。在重点风沙口建成金色田园、昱航生态农庄等戈壁农业园区60多个,发展特色林果12万亩、中药材15万亩;依托防沙治沙成果和丰富的胡杨资源,建成国家4A级景区—金塔潮湖省级森林沙漠公园(金塔胡杨林景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亿元,切实把万亩黄沙变成了致富金沙;引进粤水电、砂业建材等“吃沙”企业12家,年消耗流沙50多万立方米;有力有序推进林草碳汇开发,增加林农收入,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三是开源节流保用水。科学合理安排各乡镇造林绿化任务;实施鸳鸯池、解放村水库滴灌植绿护坡和水库清淤扩容工程,有效增加库容5000多万立方米;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全县生态滴灌造林达20.6万亩。
内引外联、共建共享,着力开创,防沙治沙形成新局面。一是强化宣传激活力。2016年,启动了“我在金塔有棵胡杨—共植胡杨·共享绿色”公益行动,建成30多个主题纪念林,认种认养胡杨4万多棵,清华大学等6所高校在金塔建立了保护生态·大学生实践基地。启动了“共植胡杨·共享绿色”互联网智慧平台系统建设,增强了活动的吸引力。二是齐心协力筑屏障。坚持每年开展“共植胡杨·共享绿色”大规模义务植树压沙活动,建成义务植树基地56个。(雷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