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凯强:奉献“三农”扶贫,勇当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大学毕业携笔从戎,五年军旅生涯,迄今已经十七年建功“三农”扶贫事业;舍家忘我,在带领乡亲们奔向过上好日子的路上,他一直奋斗着。他就是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委农办、区扶贫办专职副主任余凯强同志。
忆往昔,他响应号召从军报国,把青春热血洒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看今朝,他始终坚守军人本色,闻令而动,用实际行动为党旗军旗增添光彩。
三年扶贫路,军人本色写华章
2013年6月,余凯强接受组织选派,被派驻到恩平市从事协调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三年中,他始终保持军人本色,帮扶贫困户提高生活水平、改变了贫困村面貌。
江门恩平市是一个“特殊的”农业大县,地处珠三角边缘,农业人口占总人口65%,151个村委会中有115个是革命老区,全市有25条贫困村和833户贫困户,可谓贫困面广,贫困度高。是珠三角内唯一一个纳入广东扶贫“双到”考核的县级市。
“记得那时,每天脑子时刻想的就是工作,连睡觉突然想到了一点思路,又爬起来继续琢磨”多年的军旅生活铸就的军人品质,时时刻刻体现在余凯强的工作和生活中。在余凯强的心里,始终回响着退伍那天的誓言,“卸甲不解志,永葆军人本色”“当兵一天,一辈子都是一名军人,都是一名冲锋的战士。”
他积极发挥单位的优势,邀请市(区)农科专家为所帮扶的贫困村把脉开方,帮助村民走上一条致富的大路。三年的汗水,他交出了一份脱贫攻坚的出色答卷。新会区对口帮扶恩平市的11个贫困村共610户,其中扶贫户247户,年人均纯收入由帮扶前的不足3000元提高到人均9000元,363户贫困户落实低保、五保等社会保障措施,60岁以上贫困户百分百参加社会养老保险,贫困户的生活质量得到较大提高。采取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教育扶贫脱贫一批、社工扶志助力脱贫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等办法,落实资产收益扶贫项目32个、产业项目8个、老区村扶贫项目38个、帮扶贫困户项目300多个。11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回炉”再当“新兵”,助力乡村振兴
2021年5月,余凯强积极响应组织号召,主动请缨,再次奔赴广西崇左宁明粤桂协作乡村振兴工作一线,挂任宁明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
浇花浇到根子上,帮扶扶到点子上。一年多工作,余凯强坚持深入乡镇、脱贫村调研,走进脱贫户家里,了解基层和脱贫户需求;逐步理清工作思路,工作组采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抓实防返贫监测底线,结合宁明县当地实际,探索协作帮扶新方式,深化产业协作,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劳务协作“点对点”,实现从家门口到厂门口。“送教下乡”,开设“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广东技工”、“乡村工匠”等就业技能培训班,以技能提升促增收。畅通销售渠道,加强消费帮扶等等。
“以前,我们进一趟县城很困难。乡路沿山而绕,弯多路窄,到雨季就泥泞不堪,现在村级公路全硬化,路路通成为现实,感谢党和国家。”余凯强告诉记者,这是他每次下乡,村干部和群众对他说的一番话。
“路通了,群众的生活便能富起来。我们利用粤桂协作劳务协作这个平台,为宁明县脱贫劳动力提供岗位信息、就业推荐、政策咨询。为外出返岗务工人员提供免费专车服务,全程保障外出务工人员安全返岗就业。今年来,共组织返岗农民工“点对点”免费乘车服务16车次644人,其中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161人。”
鼓励他们走出大山,走到广东大湾区就业,为家庭增收。”在余凯强看来,年轻人能走出去,最大的收获不是收入,而是思想和视野开阔了,对一个国家的未来影响长远。
乡村振兴,宜居环境要提升质量。“新会-宁明粤桂办上半年投入粤桂项目资金260万,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打造彰显宁明县特色的桂风壮韵的宜居乡村。”余凯强介绍说。
为加强与新会等东部发达地区的经济交流合作,余凯强每天忙碌着电话联系协调东部企业到宁明考察调研投资。2022年宁明县突发疫情两次,封控长达40多天,对县各行各业和群众的生活影响很大,招商引资面临困难重重。经过不断的努力,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突破。通过粤桂协作引导落地投产企业16个,9300万元,吸纳农村劳动力1218人。 (李浩东 吴可劲)
热门相关:娇妻在上,蜜蜜宠! 废材逆袭:冰山王爷倾城妃 重生八零俏佳妻 天命为妃 大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