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朔州:唱响草牧业品牌 赋能高质量发展
桑干河畔,牧歌声声。八月下旬,行走在塞北大地,连片种植的饲草、标准化圈舍的奶牛、规模化养殖的肉羊……处处激荡着现代草牧业发展的澎湃热潮。
这里是朔州,是农业农村部列为全国唯一整市开展草牧业试点工作的地级市,是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核心地市。这里也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雁门关农牧交错带核心区、“北肉”平台主产区。
近年来,朔州坚定落实农业农村部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持“特”“优”战略,突出发展牛、羊、草三大产业,建设百亿级乳业全产业链和百亿级肉业全产业链,打造农牧融合发展高地。全市奶牛存栏、鲜奶产量、肉羊出栏、牧草种植面积、人均畜产品占有量、农民人均草牧业收入六项指标稳居全省第一。草牧业成为了朔州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抓手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立草为业 拓宽市场 做强草产业新文章
朔州位于北纬39°—40°黄金奶业生产带,地处全国“镰刀弯”区域,土地肥沃,雨热同期,光照充足,为草牧业生产系统中的中枢产业——草业提供了优良的水热条件。
处暑时节,走进平鲁区双碾乡,成群的大山郁郁葱葱。微风吹过,散发出燕麦草阵阵幽香。
双碾乡耕地、水资源短缺,靠天吃饭的当地人不得不把目光对准了丘陵和山地。2015年,建成全省规模最大的优质苜蓿种植基地。如今,7年多时间过去了,苜蓿草倒茬为燕麦草,这儿又是一片生机。
为养而种,发展草业。这是朔州在时间和经验双重考证下,一代又一代人的共识。
近年来,朔州坚持“好草产好奶、产好肉”,聚焦破解优质饲草料资源约束,从草业布局上下手,开展草业革命。规划平川四县区重点发展全株青贮玉米和苜蓿种植,平鲁区和右玉县重点发展燕麦草种植,山坡移民搬迁区发展人工草场。
经过7年努力,全市牧草种植面积达95万亩,饲草总产量186万吨,均居全省第一。
为什么朔州要种草呢?答案就是“有营养”“有市场”。
据当地农牧部门测算,牛羊营养结构在由传统“谷物”向“优质牧草”转变后,奶牛普遍日增鲜奶3公斤,年平均单产提高到了9吨,奶牛生鲜乳平均乳脂率、蛋白率均超国家标准。肉羊使用全株玉米等优质牧草育肥后,脂肪含量减少2公斤。优质牧草带来的“高营养”也让朔州成为伊利、蒙牛、新希望、君乐宝、光明等国内乳企理想的优质奶源地。
在育好草的同时,朔州还依托当地牧草龙头社会化服务组织,全面拓展市域以外的“草市场”,做强草产业文章。
这几日,朔州市骏宝宸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托管的万亩苜蓿草场就到了第四茬牧草收割时间。伴随着收割机、打捆机轰鸣,一亩亩牧草摇身变成一捆捆饲草,烘干后准备发往晋中。
朔州市骏宝宸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投资2000多万元购置各类牧草种植、收获、捡拾、裹包设备。通过代种代收和麦后复播青贮玉米形式,公司的种植服务面积和优质青贮牧草产量逐年增加。牧草远销内蒙古、四川、陕西、河北等市场。
除此之外,公司还牵头成立了“山西省草业科技创新联盟”和“省级饲草交易平台”,吸纳省内28家草业龙头企业,在全省开展牧草综合服务。与山西农大深度合作,成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加速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推动全省牧草产业创新与发展。
据统计,像骏宝宸这样的牧草社会化服务组织,朔州有大小160个,其中草业龙头企业10个,大型牧草收割加工机械总价值1亿元,日收割加工能力达7万亩。全市草业去年总收入达10亿多元。
“从无到有,从有到崛起。朔州草产业基本形成了一个种植、加工、收储、利用、销售完整的产业体系。这样的显著优势极大地推动了朔州种植业结构调整、养殖业降本提质增效。”朔州市草牧业发展中心主任吴瑞军说。
龙头引领 技术赋能 提振乳产业新活力
自动化挤奶设备、精准饲喂系统、大数据健康管理系统……走进古城乳业集团臻源牧业分公司现代化挤奶大厅,一股浓浓的科技气息扑面而来。奶牛排队进入,工人们有条不紊地清洗、消毒、安装挤奶设备。准备就绪后,挤奶器启动,乳白色的牛奶便顺着管道流进奶罐里。
“这台转台式挤奶机可容纳60头奶牛同时挤奶。同时,智能管理系统记录着每头牛的年龄、防疫、生育、健康、营养等状况,挤奶时,系统会自动识别并记录下奶牛的最新状况。”据古城乳业集团董事长郭俊介绍,这套设备实现了自动挤奶、自动计量、自动脱杯等环节,一旦发现异常还会自动报警、免挤,工作人员可及时对症处置。刚挤出的牛奶,还会通过即冷系统,迅速降温至4℃以下,第一时间送往保鲜奶仓,实现了乳品“当地当天新鲜”。
智慧牧场就像一个现代化、自动化的智能工厂。原来要十几个人花一整天才能完成的奶牛饲养、生产工作,现在借助几台设备和一套流水线,几个人几小时就轻松搞定。
古城集团是朔州的一家乳业老牌企业,集团投资2.6亿元新建标杆牧场。目前,养殖场奶牛存栏超5000头,年产优质鲜奶2.8万吨,每年新增母牛近3000头。
近年来,朔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奶业大省”建设战略,围绕百万吨奶源基地建设,用足用好中央奶业振兴苜蓿行动计划、奶牛牧场建设和雁门关项目等政策机遇,加快推动传统分散养殖到集中规模养殖,推进奶牛场基础设施标准化升级改造、优质牧草饲喂和科学饲养管理等多项变革,提升了奶牛业整体发展水平。
截至2021年底,全市建成现代化奶牛场125座,日产鲜奶1400多吨,奶牛存栏17万头,鲜奶产量60万吨,比2016年增长9%。鲜奶质量全国一流,成为北方“奶业大省”建设的优质奶源基地。
除古城集团之外,朔州还涌现出天禧牧业、仁德牧业、优然天合牧业等多家全省一流、全国领先的奶牛标准化养殖园区。古城集团在全省117县(市、区)设立营销网点,设立126家奶站,覆盖了朔州、忻州、晋中区域内22个乡镇、94个村。朔州乳业发展基本形成了以古城集团为链主企业,集种、养、加、销于一体的乳业产业链。
“白色引擎”,弯道超车。优越的资源禀赋加上科技的助推,让诞生在“黄金奶源带”的塞上绿都牛奶,日渐跻身国内乳业发展的前沿行列。
链群合力 牧繁农育 打造肉产业新高地
近段时间,沿着205省道大石线行驶至怀仁市亲和乡清水河村路段,远远就能听到小羊羔“咩咩”的叫声。在道路东侧的朔美羊肉业公司现代化养殖场里,上万只湖羊已经到了繁殖季节。
湖羊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高繁殖力绵羊品种,湖羊皮皮板轻薄,肉质细嫩鲜美,膻味轻,耐粗饲,适宜北方地区圈养。
2018年,朔美羊肉业公司董事长吴喜红把自家公司的羊舍全部进行现代化改造和扩建,引进5000只种母羊和105只种公羊,建立“种羊繁育”基地。基地成立4年来,繁殖母羊种群逐年扩大,明年将达到5万只。
朔州处于北方农牧交错带,农民历来喜好发展畜牧养殖产业。“牧繁农育”和“自繁自育”两种养殖方式蔚然成风。
“自个儿母羊产小羊,再从朔美羊那儿买点小羊崽。”亲和乡南小寨村养殖户郭建强去年养了1000多只肉羊,今年准备再投资400万元,继续扩大养殖规模。他说,卖羊也不愁销路,自己卖或者卖给朔美羊都行,反正不愁卖。
近年来,怀仁市坚持“政府扶持搞服务、大户牵头建小区、做强百里产业带、千家万户发羊财”方式,“牧繁农育”和“自繁自育”同时发力。仅南小寨村,肉羊棚圈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肉羊日存栏量20多万只,年出栏70多万只。全村95%的村民从事羊产业,年产值达7亿元。
怀仁是朔州的养羊大市,也是朔州畜牧产业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目前,朔州通过实施良种工程,建成8个湖羊繁育基地,现有年出栏1000只以上的肉羊场403个,存栏基础母羊100只以上的家庭羊场1344个。初步建成以怀仁、应县为重点的250万只牧繁农育区和以右玉、平鲁为重点的150万只自繁自育区。引入大象、新希望集团布局生猪养殖、饲料生产、生猪屠宰产业化项目,生猪饲养量达68.3万头,年出栏35.1万头。推动肉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全市50头以上肉牛规模场达到115个,年出栏肉牛7万多头。
在育好羊的同时,朔州还在“羊经”上做文章。连续四届举办羔羊肉交易大会,扩大羊产业影响力。发挥龙头企业链主作用,完善肉羊业全产业链和集群式发展。
据了解,全市肉业年屠宰加工能力600万只,加工水平全国领先。“右玉羊肉”“怀仁羔羊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大材地”“塞外鲜”“祥和岭上”“大西口”等一大批羔羊肉优质产品进入北上广深。2021年,朔州畜牧产业完成总产值62.4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6.4%,同比增长12.8%。
“以草为基,草畜并举。朔州畜牧产业越做越强,越做越优,扛起全省‘北肉’平台的大旗也是越来越稳。”吴瑞军说。
绿色发展 联农带农 擘画乡村产业新蓝图
既然北方农牧交错带有发展草牧业的核心优势,如何把这种优势巩固发扬?交错带上的城市朔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发展思想,积极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朔州人都知道我是养羊的,其实我还种草卖肥。”怀仁市金沙滩羔羊肉公司董事长袁建军日前在一场经验交流活动中笑嘻嘻地介绍,由公司牵头成立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不仅涵盖了年出栏羔羊18万只的合作社3个,还有1个5000亩牧草种植基地、1家年产6万吨羊粪有机肥公司。
据袁建军介绍,具体循环模式是:合作社种植的牧草为合作社肉羊养殖基地提供牧草饲料,肉羊在吃了牧草后排泄的粪便“变废为宝”,成为有机肥,最后反哺到牧草地里,经植物吸收后,新的牧草又充满营养。
近年来,朔州采取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治理路径,引导畜牧业大户,推进畜禽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和畜禽粪污治理资源化利用。全市规模养殖场粪污设施配套率达到98%,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4%,均高于全省水平。
让粪肥还田,不仅改良了耕地,也改善了生态环境。
2021年,通过将玉米全株青贮后饲用,朔州减少了秸秆产生量30万吨。应县国新能源建成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不仅将生产过程中的沼液用于还田、改良盐碱地,沼渣用做牛床垫料,沼气还提纯并入天然气管网,用于应县陶瓷企业,实现了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
在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朔州企业还不断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最大程度地将产业链与农民就业增收相融合。
山阴古城乳业集团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完善“入股分红”“资产收益”“提供担保”“土地流转”“就业增收”5种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养殖户、种植户积极性;怀仁金沙滩羔羊肉公司通过产业链条,直接为海子村村民提供就业岗位300多个,辐射带动周边3000余户村民从事羔羊肉产业;平鲁牧源草业公司整合双碾乡17个村草场资源,变分散经营管理为“大草场围栏、养殖划区、轮牧作业”发展模式,惠及贫困户700余户。
“开机械的1天能挣300元,其他普通岗位的1天挣200元。”双碾乡计家窑村农民计富说,因为会操作机械,经常来牧源草业公司帮忙种植、收割、加工和运输牧草,一年下来有七八万元务工收入,成了公司固定的“上班族”。
产业振兴,农民增收。在“能人能企”有效带动下,朔州一户户农户奔向小康,一个个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拔地而起,一片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形成,塞北大地处处唱响“嘹亮牧歌”。
又是一年秋草香,“畜”势待发再扬鞭。借草牧业发展“燎原之势”,朔州将进一步打好雁门关农牧交错带核心区和“北肉”主产区两张王牌,建设两条百亿级产业链和优质牧草、优质奶源、优质肉羊三大基地,打造农牧融合发展新高地,蹚出草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为全省草牧业事业作出更大贡献。(文/任永亮 符烨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