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荣耀》防沉迷后,熊孩子和熊家长消停了吗?

  近日,腾讯在《王者荣耀》上推出了号称“史上最严”的防沉迷系统。根据规定,12岁以下的小学生每天最多只能玩1小时,而12岁以上初高中生的游戏时间则被限制在了2小时以内。这一措施的出台,可能和最近《王者荣耀》所受到的舆论压力有关。

  “11岁男孩玩《王者荣耀》偷刷父亲银行卡3万元。”

  “13岁学生因手机被没收跳楼自杀,抢救成功苏醒后要登陆账号玩《王者荣耀》。”

  “某初中生为攒钱买手机玩《王者荣耀》,企图辍学打工。”

  《王者荣耀》、腾讯公司、乃至整个电子游戏行业都因此受到了广泛的舆论指责,将游戏视为“电子鸦片”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竟然还有了死灰复燃的趋势。


《王者荣耀》如今只允许小学生每天最多玩1个小时

  十余年前,当时还很弱小的中国游戏界在传统卫道士们的舆论攻势中败下阵来,其结果就是整个中国家用机市场在行政力量介入后一度遭到了毁灭性打击。但是这一次,游戏市场的自我规范似乎走到了政策的前面,并在技术层面上提出了一种切实可执行的办法。这是一种社会进步,对于腾讯公司而言,可能也是一种富有远见的可持续商业发展方案。

  但是,对于受到这一措施最直接影响的群体——也就是所谓可能沉迷游戏的“熊孩子”和他们的家庭——来说,仅靠防沉迷系统真的就能让他们的生活更美好,或者挽救处于危机边缘的亲子关系?

揪心的暑假

  2017年的暑假对于部分特殊的《王者荣耀》学生玩家来说,可能会显得莫名其妙。他们在一个月前刚参加完那场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试,如今也已经知道了自己的成绩,甚至还定好了9月份要去的大学,以及接下来4年大致的人生规划——在这个夏天肆意玩耍原本应该是一种理所应当的权利。可是有一部分人依然被告知每天最多只能在王者峡谷呆2个小时,而这仅仅是因为他们满18岁的生日要稍晚一些。

  和网吧验证身份证信息一样,《王者荣耀》也是以“年龄是否满18岁”来评判你是否需要受防沉迷规则限制。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这其实是一种直观、有效、容易执行的办法,只需获取玩家的身份信息即可自动辨别,整个验证的过程也不需要投入过多的人力成本和资源。但是具体到每个人的详细情况,这样的标准就显得有些奇妙了。


判断一个人是否心智成熟、具备自控能力的标准,在于这个人有没有活够18年?

  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在高考结束的那一天晚上,和几个朋友跑去学校对面的网吧转悠。然而我的一位朋友依然被网吧老板和正在网吧巡逻的教导主任拦了下来,因为从身份证来看,他依然是“没有自控能力”的未成年人。可仅仅就在一个星期后,我那位朋友就满18岁了。然后他不但成为了那家网吧的常客,而且闲暇之余还经常和前来网吧抓学生的教导主任谈笑风生……

  一个人是否有足够的自控能力,并不取决于生理上的年龄。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二三十岁的成年人,依然能够在《文明》中“下一回合”直到天亮;也有许多孩子从小就能从容自如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自控能力的培养取决于家庭氛围、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方方面面,而非一个用来表示你活了多少年的数字。


“下一回合”的魅力足以让许多成年人废寝忘食

  那么当前的防沉迷措施能够在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吗?我承认这样的措施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孩子们毫无节制地玩游戏。但众所周知,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节奏都不可能是绝对稳定均匀的。对于未成年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周一到周五的正常上学期间有着繁忙的课业,可能每天抽30分钟来玩游戏都有些不妥;而周末或寒暑假的时间则相对充裕,在一趟漫长的旅行中,或者在家用一个百无聊赖的下午,连续玩三四个小时——我认为并不过分。

  但是当前的防沉迷规则却没有照顾到这些细节。对孩子们来说,他们在原本的状况下其实还有余地自由安排自己玩游戏的时间和节奏,但是现在的游戏时间则被强行平摊到了每天1-2个小时——而这其实反而让每天这一点仅存的游戏时间显得更加稀缺、珍贵、诱人。从锻炼未成年人时间掌控能力的角度来看,这么做其实存在着适得其反的风险。


  对于原本就能够平衡好自己生活节奏的未成年人来说,这样的措施其实也让他们感到挺委屈。在他们看来,不管是“小学生偷父母钱充值游戏”,还是“中学生因不能玩游戏跳楼自杀”,这些骇人听闻的新闻所反应的均是个例。但是现在所有未满18岁的孩子,都要因为那一小撮极度缺乏自控能力的人,而全部失去自由安排游戏时间和生活节奏的权利。

  最让这些孩子失望的是,即便对这种现象不满,即便试图在社交媒体上发声呐喊,但是大人们似乎并不在乎他们的感受,更别说有商量妥协的余地了。许多16、17岁的孩子在微博上发言,表示现在正是暑假的大好时光,希望能够在此期间每天多一些游戏时间限额——但是几乎没有成年人愿意跟他们平等地探讨问题。“小孩子就该多念书,玩啥游戏?”“别整天想着玩,好好学习吧!”“这都是为了你们好,长大后就明白了。”

  我并不知道这些孩子在长大后是否真的能想明白,但是我不认为他们在面临这种情况时会心平气和、面带微笑地接受这一切。现在百度搜索“腾讯成长守护平台”,在非常靠前的地方就能找到由中小学生们研究出来的各种“应对办法”;而某宝上不受防沉迷系统限制的《王者荣耀》账号,也突然卖得供不应求起来……

家长的焦虑

  在《王者荣耀》的防沉迷系统上线后,依然有零零星星的家长抱怨自家孩子仍然能够肆无忌惮地玩游戏,并借此对游戏开发者进行了冷嘲热讽——然而,这样的抱怨却遭到了网友们的口诛笔伐。这些“熊孩子”依然能够不受约束地玩游戏,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使用了家长身份证进行注册,或者背地里偷偷获得了其他账号。在许多网友看来,就连这种最基本的家庭教育和行为规范管理也要仰赖千里之外的游戏开发者,简直莫名其妙。

  许多如今为人父母的人在小时候都“沉迷”过游戏,内心深处也清楚地明白问题的源头并不是游戏本身。它涉及到家庭教育、亲子关系、学校环境、价值观念等方方面面,单方面怪罪于游戏不但毫无道理,而且也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可就算明白这一点,也并不意味着自己在处理具体问题时真的就能做到游刃有余。

  我们都认可一个称职的家长应该多花时间经营亲子关系,引导孩子树立起独立的人格和积极的价值观念。为了成为最理想的家长,你可能需要每天准时回家督促指导孩子完成作业;可能需要每个周末带孩子去动物园和博物馆开拓眼界;可能需要每个假期都带孩子四处旅游,从而让他亲眼见识一个比游戏更加精彩的世界——但是绝大多数家长并没有如此充裕的时间和金钱。他们有加不完的班,有开不完的会,有推不完的应酬,有还不完的房贷。


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维护良好的亲子关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当然,二者之间需要平衡,理论上也确实存在能够完美平衡的可能性。只不过如今大多数成年人就连自己的饮食和作息习惯都没法平衡好,又如何能指望他们突然兼顾好工作与家庭呢?轻飘飘地将孩子沉迷游戏的问题怪罪于家庭教育非常简单,但对家长来说,真的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却难比登天。

  在这种情况下,将家庭教育失败的责任推给学校和社会,就成为了一种可以帮家长们有效减缓内心焦虑的好办法。孩子学习成绩下降了?那肯定是因为学校老师不负责任。孩子沾染上了抽烟喝酒的坏习惯?都怪这个污浊的社会。孩子沉迷游戏?电子鸦片真是害人不浅……总之,错的不是我,是这个世界!


“错的不是我,是世界!”

  然而《王者荣耀》推出的这套防沉迷系统,相当于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这套逻辑。腾讯作为游戏开发方,已经在技术层面上做出了努力,如果“熊家长们”仍然管不好自家“熊孩子”,再怪游戏开发者就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了。“防沉迷”和“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引领孩子走上健康成长道路”毕竟是两个不同层次的事情。游戏开发者可以想办法限制孩子玩游戏的时间,但是不能代替家长构建起足够和谐的家庭。而这可能会让他们陷入更深的焦虑当中。

游戏在亲子关系中的角色

  “我比很多家长都要痛恨看到孩子们沉迷手机的样子:那种专注、那种迷恋、那种爱慕、那种笑逐颜开……那种表情是我们一直渴望从孩子身上得到的,也是他们一点点都不舍得给予我们的,更是孩子在成长之后渐渐消逝掉的。”一位老师曾在自己怒怼《王者荣耀》的文章中如此写道。

  在这位老师看来,游戏似乎是一道横贯在家庭亲子关系之间的一道鸿沟,是家长们的敌人,是拉扯孩子下地狱的魔鬼。但是很少有人愿意主动去了解,具体是游戏中的哪些元素让自家孩子感到如此快乐和陶醉?成就感?可以交更多的朋友?还是说仅仅是想在游戏中逃避现实里糟糕的家庭和学校环境?

  和电影、音乐一样,游戏如今已成为数亿中国人生活中难以分割的一部分,成为了一种无法被抹杀的客观存在。继续将游戏看做洪水猛兽对于解决当下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不会有任何帮助。但是如果放下歧视与偏见,转换一下思路,你或许会发现,游戏可能反而是一座沟通家长与孩子内心的绝佳桥梁。


游戏在家庭亲子关系中还可以扮演这样的角色

热门相关:剑逆苍穹   人道大圣   极品全能学生   小可爱,超凶的   人道大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