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群跳跃是地震前兆、暴雨后自来水不能喝……这些网上流传的说法靠谱吗?

◎本报记者 都 芃

8月已经结束,暑热即将走向尾声,但不少流言却仍然在网络上热火朝天地传播着:鱼群跳跃是地震前兆、暴雨后自来水不能喝、多地拍到“地震云”、食用含碘盐能防核辐射……

今天,科技日报记者就和您一起将8月流言逐个抽丝剥茧,用科学手段还原事实真相。

鱼群跳跃是地震前兆?

真相:系水域环境变化所致

8月6日上午,在滇池海埂西码头、滇池—草海连通泵站排水口处,当地市民和游客看到大量白鲢鱼不断跳出水面,形成一道白鲢“跃龙门”的奇景,有些鱼甚至会跳到船上、岸上。相关视频在网上被大量转发,许多网友看后猜测,这可能是地震发生的前兆。

8月8日,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宣传教育处工作人员表示,网传视频的拍摄地位于昆明滇池海埂西码头,该地近期出现过几次鱼群跃出水面的现象。专家现场调研指出,跃出水面的鱼类主要是白鲢,是一种江河性鱼类,对水流刺激较敏感,有抢水、集群的习性。

今年8月,昆明持续降雨,滇池草海入湖水量增加较快,为保障安全、调节水位,相关工作人员适时开启连通泵站,将滇池草海的水向外海调运。此时,在泵站出水口会产生较大外泄水流,白鲢顺水流而出,导致大量鱼类聚集,同时它们又对水流刺激敏感,故出现鱼群跳跃的现象。此外,滇池海埂西码头常有游艇出入,也会扰动水体,鱼群也容易因此产生跳跃行为。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有网友将鱼群跳跃与地震联系起来,此前在河南、广东等地,都发生过大量鱼群跃出水面的情况,也有不少网友将其与地震相关联。不过,事实证明,鱼群跃出水面通常系水体扰动或周围环境变化所致,与地震无关。

暴雨后自来水不能喝?

真相:自来水水质不受暴雨影响

今年8月,全国多地发生极端强降雨天气。暴雨冲刷往往会导致泥土、杂物等进入水库、河流等水体。有人提出,暴雨带来的污染物会进入城市自来水管,导致自来水质量严重不达标,不能饮用。

事实上,暴雨过后虽然会有污染物进入水库、城市河道等部分城市水体,但并不会影响城市水源地的所有水源。即使部分污染物被暴雨带到水体中,自来水厂也会在制水时将有害物质消除,最终生产的自来水都是符合饮用水标准的。

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水质监测中心主任杨川介绍,水资源从水源地被引到自来水厂后,一般会经过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常规工艺处理,保证自来水符合我国饮用水标准。

例如,北京市自来水集团会采用利用微砂加速沉淀、高密度澄清、紫外线消毒等先进的水处理技术,保证出厂水的水质指标全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绍兴市制水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烨也表示,城市的雨水管网和供水管网是完全独立的两个系统,雨水带来的污染物并不会影响自来水的水质。

暴雨给水资源带来的最为显著的影响是水体的浊度增加。王烨介绍,解决该问题最关键的有两步:第一步是利用折板反应把水体中携带的泥沙沉淀下去,第二步是使用相应药剂进一步促使泥沙等污染物沉淀。

目前,自来水厂对自来水中的各项指标均采取全天候24小时监测。制水厂内部、研究机构和相关政府部门都会定期把关,确保各个自来水厂输出的自来水合乎标准。

多地拍到“地震云”?

真相:云朵出现形态与地震无关

8月6日凌晨,山东德州发生5.5级地震,不少所谓“地震前兆”的流言开始在网上蔓延,“地震云”正是其中之一。8月6日白天,有江苏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自己于德州地震前拍摄到的云彩照片,并猜测其可能是“地震云”。

应急管理部官方微博当天便发文称,云形成的整个过程都是在大气圈中完成的,而地震发生在岩石圈中,目前没有足够的科学依据证明,云可以预示地震发生。网上所谓的“地震云”,主要是高积云与层积云两种。高积云的出现说明天气很好,层积云的出现代表会有降雨,与地震并没有关联。

此前多地发生级数较低的地震后,网上都出现了“地震云”流言。网络上所谓的“地震云”其实只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高积云、层积云等,在空中呈现为波纹状、鱼鳞状或者放射状的形态。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气象服务首席朱定真表示,天空中的云本身就是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的。无论所谓的“地震云”看起来有多么少见,实际上在专业的气象云图谱里都能够找到类似的。不要因为云的形态少见就把它和地震联系在一起,这是不科学的。

食用含碘盐能防核辐射?

真相:至少6斤才能起作用

8月24日,日本东北太平洋沿岸,东京电力公司开启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的正式排海。此后的数十年间,福岛核电站产生的污染水将持续排入大海。日本强排核污染水入海一事,引发全球关注。同时,此事也让“食用含碘盐可预防核辐射、保护甲状腺”的说法再次流传,引发部分人抢购加碘食用盐。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人类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之一。我国食盐加碘的目的是防治碘缺乏病。环境缺碘地区通过食盐加碘,可以安全、便捷、长期地对当地居民进行碘营养的补充,避免碘缺乏病影响居民健康。

核污染水中的碘主要以放射性碘形式存在,而人体甲状腺是对放射性碘照射较为敏感的器官,放射性碘的照射会增加癌症的发生风险。碘元素能够防辐射的原理是,人体通过摄入“稳定碘”来增加甲状腺内碘元素的饱和度,以此避免放射性碘在甲状腺内沉积,从而规避放射性碘对甲状腺带来的危害。

世界卫生组织在《碘甲状腺阻滞—规划和应对放射性和核突发事件指南》中推荐,要实现防核辐射的目的,成人(大于12岁)摄入“稳定碘”的单次剂量应为100毫克。而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盐碘含量》规定,加碘食盐中的碘含量为每千克20毫克至30毫克。这意味着要实现单次摄入100毫克“稳定碘”的目标,需要一次食用3千克至5千克加碘食用盐。这远远超出了人体所能够承受的食盐摄入量极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明确提出“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5克”,如果过量摄入,会给人体各个脏器带来严重负担,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慢性肾病,严重者可能造成脱水甚至死亡,因此想靠食用含碘盐来预防核辐射是不现实的。

热门相关:圣人门徒   一个人的一往情深   惊世第一妃:魔帝,宠上身!   扑倒老公大人   我有一张沾沾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