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浙江电力供需形势总体紧平衡 五项措施保驾护航
中国蓝新闻讯 “今年以来,浙江经济运行稳进向好,用电需求快速增长。从电力消费来看,上半年全省全社会用电量2926.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省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上半年,我省工业用电量16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95%,高出全社会用电0.22个百分点;增幅最大的三个行业分别为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25.00%)、汽车制造业(16.93%)、专用设备制造业(15.44%)。
综合宏观经济走势和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省能源局预判今年下半年浙江经济将延续稳进向好态势,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将同比增长5.5%、达6530亿千瓦时,最高负荷约1.2亿千瓦、同比增长9%。
“在无新增外来电源、省内机组支持性电源投产有限的情况下,预计2024年浙江电力供需形势总体紧平衡,如遇极端天气将更加困难。”浙江省能源局称。
面对今夏电力保供严峻形势,浙江省能源局会同省电力公司共出台了五项措施。
一是加快推进能源电力项目建成投产,增加“新电力”。针对迎峰度夏前计划投产716万千瓦项目,形成“一项一策”,逐一靠前服务保障,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新增装机835万千瓦,浙能六横二期、国能舟山三期提前实现并网发电。
二是全力保障省内机组稳发满发,夯实“基电力”。与各发电集团按机组签署保供责任书,持续强化机组生产运行管理,按日调度企业燃料供应保障情况,截至目前,省内统调电厂存煤可用23天以上,机组出力受阻比例连续保持在0.5%以内(国家要求小于4%),确保省内机组稳发满发。
三是用好用足外来电通道,借好“外电力”。在确保中长期外来电有效落实的基础上,实现西南大水电增发,按需增购省间现货,全力增加外来电供应。
四是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调出“活电力”。通过虚拟电厂等组织调度新型储能多充多放,引导电动汽车错峰充电,形成灵活调节能力,有效应对午峰、晚峰等短时间高负荷。
五是加强负荷侧管理应急演练,储好“备电力”。已开展多轮全省性空调负荷柔性调控、移峰填谷、错峰充电等负荷侧应急演练,确保有备无患。
下一步,浙江省能源局表示,将进一步加强“1天、3天、7天”短时电力供需形势预测研判,深入实施“预测研判+组合策略”调度机制,全力保障省内机组稳发满发、外来电应购尽购,科学做好需求侧负荷管理,确保全省电力供需总体平衡,确保电网运行安全稳定,确保居民企业生活生产可靠供电,绝不出现拉闸限电情况。
十年来,浙江全省电力装机从6484万千瓦增长至13077万千瓦,成为全国第五个装机破亿的省份;三条特高压直流大动脉相继落地,累计输送电量6400亿千瓦时,外来电实现从2014年919亿千瓦时,到2023年2095亿千瓦时的跃迁;全社会年供电量超过6000亿千瓦时,与韩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水平相当。
浙江也是十年来全国能耗强度下降最快的省份之一。海上风电实现零的突破,分布式光伏常态化居全国前5,全省光伏、风电装机数量增长接近20倍、5倍。
2023年7月,浙江清洁能源电源装机容量超过煤电,在电源结构上实现了由以煤电为主到清洁能源占主导地位的历史性转变。今年1-5月累计新增电力装机506.0万千瓦,光伏、储能、风电等新能源成为新增电力装机主力,占99.2%。煤电装机比重下降至36.8%,达到近十年新低。
此外,浙江持续推进能源技术革命,加快探索一批新技术、新模式,建成了全国首个全国城市能源互联网、首个海岛“绿氢”综合能源示范工程。其中首个由国企牵头领建的省实验室——白马湖实验室(即能源与碳中和浙江省实验室),承担国家级、省级重大科研任务40余项,产出标志性成果23项。省级能源大数据中心规模居全国前列,清洁能源装备产业增加值超5000亿元,有望成为下个万亿产业。
在能源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浙江在全国率先开展电力市场交易,成为全国首批八个现货试点之一,交易电量规模超3000亿千瓦时、市场主体超13万家,规模居全国前列;天然气上下游直接交易也全面实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