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经开区:用厨艺带动土特产“出圈”
中国江苏网8月29日常州讯 在丁堰街道丁剑路的一角,传宝饭店、大别山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的红色联排店招格外醒目。店里,来自全国各地的土特产摆放得整整齐齐,让人眼花缭乱。这两个不同的店招昭示着店主丁传宝的双重身份——厨师与土特产推介师。从安徽的大山里走出,扎根常州经开区20余年,丁传宝一直走在创业路上,将“奋斗”二字作为人生坐标。
恪守匠心
一菜一饭厨艺尽显
见到丁传宝的时候,他正在厨房间里忙碌着,黝黑的皮肤,笑容里带着淳朴。他动作娴熟地处理各种食材,煎炒溜炸炖烩汆,再来一个精致的摆盘收尾,令人食指大动的菜肴快速成型。
早年间,丁传宝因家境贫寒早早辍学,辗转各地打工的过程中,他发现无论谁都离不开美食,因此萌发了学习厨艺的念头。“我前往安徽烹饪学校学习,每天5点半就起床练习,在锅里放沙子练习颠勺,用南瓜、白萝卜练习刀工。老师很严格,但我很感谢他。”丁传宝表示。
1995年,丁传宝从安徽烹饪学校毕业,没多久来到了江苏,辗转于各个酒店跟前辈们学习,在不断满足客人要求的过程中,他将学到的手艺融会贯通,获得中式烹调高级技师、养殖控毒河豚烹调师高级技师等专业证书。“八大菜系都不在话下,但现在我做得最多的还是安徽菜跟常州菜,浓汁河豚、干蒸黑猪肉、老母鸡百叶等菜品我都很擅长。”
2007年,丁传宝承包了丁堰街道吉隆大酒店,开启了他的创业路。“这么多年,我做的菜从来没有收到过一个差评,也没有一次退菜。”在做菜这件事情上,丁传宝有一些自己的“强迫症”,蔬菜要反复仔细清洗,红烧牛蹄要煨9个小时以上,炖鸡汤要选用矿泉水……“厨有厨德,用自己家里人吃饭的标准要求每一道菜。”丁传宝表示。
不忘初心
一品一类精挑细选
厨艺得到认可后,丁传宝开始思考,能不能拓宽创业渠道,为家乡和自己发展的这片土地做点贡献。“我是从安徽淮南寿县板桥镇走出来的,地处大别山山脉,有很多品质很好的特产,但一直没有销路。”丁传宝想,如果与当地农户合作,帮助他们销售产品,也为常州经开区居民带来优质土特产,促进两地的经济文化交流,那自己的创业路将更有意义。因此,丁传宝走上了“厨艺带动土特产销售”的新路子。
从第一批选品开始,丁传宝就坚持亲力亲为。“作为专业厨师,嗅觉和味觉是我吃饭的本事,每次选购土特产,我都实地考察,烹饪品尝确保品质。”就拿茶叶来说,从采摘到炒制,丁传宝全程参与,现在的他只要看看叶形、品品茶汤,甚至能知道茶叶的生长环境。六安瓜片、太平猴魁、安吉白茶……如今丁传宝的店里有茶叶50余种,每一种都分开密封保存,防止串味,他说:“要做就做到最好。”
从家乡的土特产销售开始,慢慢地,丁传宝在市场上也发现了全国各地名不见经传的优质产品,选品渠道进一步拓宽。“你看我晒这么黑,就是因为我一直在考察产品的路上,每个月能有5天在家就很难得了。”丁传宝表示,半夜出发、全国各地连轴转、每天只睡几个小时对他来讲已经习以为常。
丁传宝还注册了属于自己的个人品牌,大别山黑猪肉、双黄大雁蛋、茶园乌鸡蛋等产品的包装上都印有“丁传宝牌”的商标和企业的联系电话。“注册个人品牌,既是为了让大家记住我了解我,更好地为大家提供优质产品,也是为了督促我自己不忘初心,把好的产品送到千家万户。”丁传宝说。
播撒爱心
一举一动善意涌现
在丁传宝的店里,记者看到一个行动看起来有些缓慢的中年人,打扫卫生、洗菜择菜、洗碗,虽然速度不快,但他干得很认真。
“他叫李东(化名),我们是一个村一个大队的。李东智力上有所欠缺,在老家找不到工作。跟大队书记商量后,我们就把他带到了常州,已经近10年了。”丁传宝帮他租房,添置生活用品,生病了送他去医院,每天教会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看到李东一点点变化,丁传宝由衷地感到开心,多年的相处,他早已经将李东当作亲人。
作为一名创业者,丁传宝深知生活的不易,每到节假日忙碌的时候,他跟妻子都会邀请老家或者附近生活困难的居民作为临时工,帮助他们增加一定的收入。在保证土特产品质的情况下,丁传宝在采购时也会优先考虑困难群体。除此之外,丁传宝还会经常联系老家的大队书记,让他帮忙统计家乡特困户名单,送上力所能及的物资帮助。“这两天我正在联系之前跑生意认识的朋友,托他们帮我订购50件羽绒服。今年冬天,我要把这些羽绒服送到老家及经开区一些残疾、独居老人的手中,让他们也感受到温暖。”
接下来,丁传宝还将与本地相关慈善机构对接,为常州经开区的困难群体帮扶和爱心慈善事业贡献一份力所能及的力量。(常景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