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丨华立:长崎何以成为日本最早的华人聚居区?

中新社北京1月21日电 题:长崎何以成为日本最早的华人聚居区?

——专访大阪经济法科大学名誉教授华立

中新社记者 门睿

江户时代(1603-1868),长崎曾是日本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诸多中国商人随船赴长崎开展贸易,被当地人称为“唐人”。此后数百年间,华人在长崎修建石拱桥、建设“唐寺”,逐渐形成完备的华人社会,长崎也因此成为日本最早的华人聚居区。甚至有日本学者称,在江户时代,长崎的异国情调就是中国情调。

华人在长崎的活动最早可追溯至何时?华人如何在长崎聚居并逐渐建立起华人社会?长崎的“唐人遗迹”至今留存几何?大阪经济法科大学名誉教授华立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讲述长崎何以成为日本最早的华人聚居区。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华人何时最早东渡日本?最早的华人聚居地在何处?

华立:华人东渡日本的历史悠久,但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居留日本的华人人数都很有限。直到明中期以后,才出现规模较大且持续的华人东渡聚集。至日本近代,长崎、神户、横滨三地成为在日华人最重要的聚居地,其中长崎的华人聚居历史最为悠久。

中新社记者:华人在长崎的活动最早可追溯至何时?当时华人在长崎开展了哪些活动?

华立:长崎位于日本九州地区西侧,1571年开港。但在当时,来航日本的中国及西方国家商船并不集中于长崎,而多在长崎以北的平户港出入,因此长崎的华人数量不多。

1639年,日本幕府完成锁国体制后,只留长崎一港对外通商,仅限来自中国和荷兰的船只进港贸易。自此,长崎成为江户时代日本“锁国体制”下唯一开放的国际港口。在日本实行“锁国体制”的200余年间,来往长崎的外国商人的活动范围受到严格管理。因此,当时东渡日本的华人主要聚居在长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