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开年抓早综合施策帮扶就业

我市开年抓早综合施策帮扶就业

三个人的“早春”乐事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余梦娇

这个寒假,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人力资源专业应届毕业生华安可做出一个特别的决定:不回家,继续留在南京参加就业见习。“我们是一家主题公园,春节期间也要做好人员保障,总要有人留在公司,我也想体验一下这座城市的节日风情。”她告诉记者。

像华安可这样选择春节假期留在南京的大学生不在少数。随着全市2025年拓岗扩工促就业“早春行动”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务工人员将南京视为梦想起航的港湾、温暖的“第二故乡”。

见习生“别样”过春节

2024年10月,华安可在线上投递简历并面试后不到两周,便顺利进入南京华侨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欢乐谷旅游分公司,成为人力资源部的一名见习学员。

“在两个多月的见习中,我学会了使用专业的招聘软件,能够更高效地筛选简历,掌握了面试技巧,能够更好地与求职者沟通交流,还了解了公司的人力资源规划和员工培训体系,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华安可告诉记者,这次见习不仅提升了她的专业技能,也让她更加明确了职业方向。

“就业见习政策不仅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加高效、务实的预求职渠道,也为企业输送了宝贵的人才资源。”公司人力资源部见习管理老师葛金陵告诉记者,去年公司发布见习岗位118个,今年他们将进一步扩大见习招录人数。

对于像华安可这样渴望在南京开启职业生涯的高校毕业生,市人社部门将在春节期间精心筹备送温暖、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活动,为留宁过年的外地高校毕业生、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送上春节大礼包。此外,人社部门还将深入高校,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开展就业意向调查,更精准地满足大学生的就业需求。

在抓早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同时,我市还加大对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农村劳动者、退捕渔民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帮扶力度。通过开展“就业援助月”,建立就业困难人员帮扶清单,健全帮扶台账和实名制援助数据库,确保不遗漏任何一个需要帮助的家庭和个人。广泛收集适合援助对象的便民服务、保洁保绿、物流配送等就业岗位,落实“1311”援助服务,对通过市场化方式难以实现就业的困难人员,人社部门通过公益性岗位进行托底安置。

据了解,“早春行动”期间,全市将举办招聘活动500余场次、提供岗位10万个,各类招聘活动将在人力资源市场、零工市场等公共就业服务场所以及乡村社区、广场车站、商超集市等人流密集场所不间断开展,招聘岗位同步在“就在江苏”智慧平台、“南京人社”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动态发布更新。

助企专员贴身问需求

浦口区劳动就业管理中心助企专员张继友这段时间忙得像个陀螺。他所负责的辖区内,不少企业在春节期间订单未减,用工缺口较大。最近两周,他已经走访了二十多家企业,挨家挨户了解他们春节前后的用工情况,从员工总数、空岗要求到福利待遇,每一个细节都不马虎。

“每天都要和企业负责人沟通,收集反馈,然后赶紧对接各种招聘渠道,希望能尽快为企业找到合适的人。”张继友一边乐呵呵地说,一边记录下辖区企业南京大吉铁塔制造有限公司的缺工需求。

为确保企业用工无忧,春节前夕,人社部门精心制定了“访企问需保用工”活动方案,众多人社服务专员深入企业一线,化身企业的“贴心管家”,倾听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针对用工需求量较大的区(园区)以及重点行业的代表性企业,人社部门不仅形成了详细的用工需求清单,还列出了政策服务清单和问题解决清单。

与此同时,我市还加快推进更多稳岗政策“直补快办”“直达快享”,为企业送上政策“大礼包”,落实落细一次性扩岗补助、稳岗返还等惠企政策,“真金白银”帮促企业稳工稳产、吸纳就业,今年1—2月将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稳岗返还1.2亿余元。深入对接省内外136家劳务基地开展劳务协作,储备人力资源。1月17日—18日组织江宁区、浦口区有用工需求的36家企业,携3000多个岗位赴甘肃陇西、通渭开展专场招聘,并将在春节期间提供“点对点”包车返岗服务,全力保障企业节后用工复产。

人事经理线上添“助理”

羲和电力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卞亚萍临近春节越发忙碌,最近他们平均每天能收到几十份求职简历。

上个月,由南京市牵头在“苏皖招聘专区”基础上升级打造的“长三角招聘专区”正式上线。这个汇聚了三省一市全部40个城市及上海16个区招聘信息的平台,如同一个巨大的就业信息宝库。

羲和电力有限公司当月便在“长三角招聘专区”上发布了设计、现场电气工程师、土建工程师、商务助理等6个岗位,共计20个用人需求。卞亚萍告诉记者,岗位发布后,平均每天能收到几十份简历,其中不乏来自中西部地区高校的优秀人才。“‘招聘专区’的上线不仅为企业节省了大量招聘成本,更为青年才俊打开了便捷就业之门,有力地促进了人才的跨区域流动与高效配置。”她评价说。

“长三角招聘专区”上线仅半个月,就有3.3万人次向南京地区企业投递简历。这些简历中,有1/3来自长三角区域外,这既反映出我市企业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也对就业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记者了解到,春节前后,市人社部门将鼓励和引导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挥行业优势、资源优势和渠道优势,收集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等用工需求,针对性举办制造业等行业专场招聘、用工推介等活动,为重点企业招用工提供专业支持。组织人力资源骨干企业加强与劳务输出地、在宁高校、技工院校的沟通联络,促进人力资源对口输送。支持企业开展适岗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新型学徒制培训以及项目制培训,提高企业职工适岗能力。线上线下协同开展就业技能公益培训,提升各类重点群体就创业能力和转岗能力。还将通过“长三角招聘专区”及“对接问需”小程序,运用智能匹配功能为广大求职者推送就业岗位,确保就业服务“不打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