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以新质生产力为基准,推动高质量发展

随着新一轮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产业革命不断推进,我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在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如何保持高质量发展,是世纪难题,也是经济发展重要的课题。从实践来看,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离不开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引擎。

因地制宜找定位,撮合打伙同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新兴产业的培育,如何帮助新兴产业找准定位,做大做强?一方面要依托区位优势、立足资源禀赋,找准产业发展方向,如天津滨海高新区依托自身优势,通过成功引入多个重大项目,重点发展新能源产业,构建新能源产业链,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另一方面要搭建供需对接桥梁,助力“链”上企业协同发展。例如天津滨海高新区协助新兴产业举办了合作伙伴大会,协同对接区内应用场景。还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产品制造工序等改造升级,生产效率和成品率大幅提升,相关用户订单提高数倍。

强科技创新之“智”,提产业创新之“质”。“创新一子落,发展满盘活”。聚焦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创新成果,能够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例如辽宁沈阳高新区持续推动科技技术创新,通过加强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发展,立足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深化成果转化机制,支持高新区内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牵线搭桥,直接对接技术和需求,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产业体系得到进一步建设,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以抓“新”为主,积极推动传统行业提质增效。要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和模式创新,彻底摒弃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推动产业向高端、智能、绿色方向转变,提高产业价值和市场竞争力。要不断解决能耗高、污染大、效益低的问题,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新兴产业“树林变森林”,未来产业“小树变大树”,让更多创新之花结出产业之果。例如湖南湘潭高新区一方面以领域优先智能化改造为重点,逐步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另一方面推动行业内“专精特新”企业针对创新布局进行优化调整。同时,加速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企业技术中心以及标志性工程项目的建设进程,构建完整的“研发+转化+生产”全链条生态系统,激发园区产业的“新”活力。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推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深度调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坚定不移促进新兴生产力发展,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把握科技、产业发展机遇,明确自身发展定位,才能实现复杂多变国际环境下的高质量发展。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黄奥博 (宜昌当阳)

责编:丁玥【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