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区:执“党建引领”之笔 绘就“基层安全治理”新图景

鲁网2月14日讯近年来,泰安市泰山区一直高度重视春节后复工复产安全生产工作,坚持以党建为引领,高举“应急先锋”品牌旗帜,不断夯实理论功底,多措并举、别出心裁,将全区安全生产开工“第一课”打造为年后复工复产第一道“开胃菜”,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全区安全生产工作上好“开工第一课”,牢固树立了“开工第一件事就是讲安全、抓安全”的思想。

近日,山东省2025年安全生产“开工第一课”暨泰安市“百人宣讲进千企入万家百万人受教育”活动在泰山区举办,是泰山区连续第二年承办此项活动,体现了省市领导对泰山区工作的高度认可,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官网、山东省应急管理厅官网、山东卫视《新闻联播》、今日头条、鲁网等多家平台刊发。

筑牢党建堡垒,织密治理体系

协同治理理念,凝聚社会合力。泰山区积极探索安全生产协同治理模式,持续深入推进“党建+安全”深度融合。企业作为安全生产的主体,必须推动党建工作与安全生产深度融合,实现党建和安全同频共振,做到警钟长鸣。监管部门要转变观念,从单纯的事后处罚向事前预防转变,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和服务,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把党建理念转化为安全生产理念,把党建成果转化为安全发展成果,持续把“党建+安全”系列活动融入各项工作中。

体制机制创新,夯实安全基础。泰山区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构建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安全生产新格局,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主体责任,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的主体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科技赋能监管,提升防控能力。泰山区应急局大力推进安全生产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了一系列“党建+安全”的探索实践工作,构建智能化、网络化的安全生产监管平台。通过实时监控和预警系统,实现对危险源的动态管理,大幅提升了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此外,鼓励企业采用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减少人为操作失误,降低事故发生率。

加强党建共治,压实主体责任

完善责任体系,明确各方职责。始终坚持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到实处。通过建立健全责任追究体系,形成了强有力的约束机制,为安全生产提供了坚实保障。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责任体系,通过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将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确保安全生产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

强化执法监督,确保措施落地。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优势,强化党员责任担当,组织党员深入生产一线,让党员带头做隐患排查排头兵,以“查隐患、帮整改、促提升”为工作主线,通过“日常检查+专项排查”相结合的方式,针对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和关键部位进行全面监督,切实将各类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同时,建立了安全生产举报机制,鼓励社会公众参与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良好局面。

严肃责任追究,形成震慑效应。对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实行“零容忍”,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通过公开曝光典型案件,形成强有力的震慑效应,确保安全生产责任层层压实,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提升治理水平,破解基层难题

强化网格管理,筑牢安全防线。坚持“党建引领+网格”治理模式,网格员充分发挥“一线哨兵”作用,坚持每日巡查,重点对人员密集场所、危化品企业、闲置院落等高风险区域进行排查。深入社区、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活动,建立网格员与监管部门的联动机制,确保隐患排查与整改无缝对接。网格员在巡查中发现的重大隐患及时上报,监管部门迅速介入,形成工作闭环。通过协同联动,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形成了强大的安全监管合力。

加强区域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注重推动区域协同,通过构建安全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全面提升区域安全生产水平,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监管。

整合监管资源,统一高效监管。在监管方式上,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安全评估和隐患排查,提高监管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建立安全生产信用评价体系,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为进行量化评价。通过机制优化,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职工群众优势切实转化为提升源头安全治理的竞争优势、创新优势和科学发展优势,全面提升监管效能,为安全生产创新改革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通讯员 盖晔)

责任编辑:单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