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乡村振兴的生动画卷 特色农业铺就致富路

正月初九一大早,娄烦县杜交曲镇罗家曲村千亩谷田里积雪未消,一串串红灯笼在农家院门口随风轻摇。种植大户冯旭东蹲在温室大棚内,仔细检查“晋谷21号”谷种,“这新品种耐寒性好,育苗期能比传统品种提前20天,等开春地气回暖就能移栽。”

近年来,罗家曲村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在转型发展、带动就业、助农增收等方面持续示范引领,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旺、农民富裕的发展之路。如今,农业产业已经成为推动罗家曲村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村里一片繁荣忙碌景象,处处洋溢着生机与希望。

谷子种植焕新颜

谷子种植在罗家曲村有着悠久的历史,这里土壤肥沃,气候适宜,为谷子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了提高谷子的产量和品质,村里积极与中国农大微量元素课题组和山西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合作,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倾力打造高品质“晋谷芝”21号富锌小米。同时,成立旺鑫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400亩,带动贫困户种植200亩,组织起分散的农户,共同打造千亩谷子连片种植基地。

走入罗家曲村谷子加工车间,村民们身着整洁的工作服,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有的熟练地操作着去壳机器,随着机器的轰鸣声,金黄的谷子在传送带上有序翻滚,不一会儿就脱去了外壳,露出圆润饱满的米粒。有的负责包装,动作麻利地将一袋袋加工好的小米封口、码放整齐。66岁的村民冯晋明正麻利地将小米装袋:“以前要肩挑背扛去镇上卖谷子,现在机器一响就能出精品粮。这搁以前就连做梦都不敢想。”他擦了把汗笑着说。

目前,该村小米的亩产量比以前提高了一倍多,锌含量比普通小米高35%,带动300余名村民就业,人均增收2400元,真正实现了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

火麻产业助增收

火麻作为娄烦的一种富含营养的特色农产品,市场前景广阔。近年来,娄烦县积极引进山西百草之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展“年加工5000吨火麻籽项目”。目前,在罗家曲村里建成了占地面积46亩的火麻加工厂,投入3条生产线,从种植、收割到加工、销售,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转过山梁,火麻加工厂飘来阵阵清香。预处理车间里,村民赵大叔戴着白手套快速地分拣火麻籽:“籽粒饱满的做高端火麻油,稍小的加工蛋白粉,一点不浪费。”工厂深入挖掘火麻的附加价值,成功打造出火麻油、火麻蛋白粉、火麻油凝胶等一系列主打产品,不仅拓宽了销售渠道,还辐射带动了46家农业合作社和农场,参与火麻种植用工达369人次,切实助力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除了热火朝天的加工厂,村里还有一处令人流连忘返的好去处——火麻主题公园。公园占地面积50亩,能为游客提供休憩、美食等各类服务;自由采摘天然果蔬区域拥有28个大棚共30亩,里面种植着葡萄、西红柿、豆角、黄瓜、油菜、辣椒、红薯等多种果蔬,让游客可以感受田园风光与采摘乐趣。“渔你同行”区有4亩的鱼塘,养殖着1万尾鱼。此外,还用火麻粕饼喂养了2000多只鸡。至此,火麻产业已经发展成了集生产、加工、销售、旅游开发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大产业。

大棚果蔬添兴旺

为了打破农业生产的季节性限制,罗家曲村大力发展温室大棚产业。目前,村里新建高标准现代化大棚19座和玻璃温室大棚1座,占地面积127亩,培育研发蔬菜、瓜果等新品种,打造果蔬品牌和果蔬种植全产业链。温室大棚设计采用最新适用高寒地区的砖拱双层填土保温墙和大跨度日光节能温室技术,确保了蔬果作物的高产稳产。

在发展农业产业的同时,罗家曲村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村里道路宽敞整洁,村庄绿树成荫。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暮色渐浓,村里的太阳能路灯次第亮起。文化广场上,村民们排演着秧歌,唱词里透着新盼头:“火麻油香飘四方,乡村振兴日子旺……”村党支部书记冯玉军站在田埂上,盘算着开春后的农旅融合计划。这个曾因闭塞而贫困的山村,正用金黄的谷穗、青翠的火麻和银白的大棚,绘就一幅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