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涪陵:创新探索利益联结 让小小青菜头稳稳变成致富“金钥匙”

元月时节,正是青菜头生长膨大的最佳时机,为不久后雨水节气前的砍收做最后冲刺。

走进重庆市涪陵区江北街道二渡村,宽敞整洁的乡道两旁是漫山遍野的绿色蔬菜。路边随处可见的五米高晾晒架上,一列列整齐码放着去掉多余枝叶串成串的青菜头。这样的晾晒方法被当地村民称为“风脱水”。

普普通通的“青疙瘩”在经过三清三洗、三腌三榨等精加工后,“变身”成为远销全球的世界三大名腌菜之一“涪陵榨菜”,年产值逾百亿元。“小特产”自此摇身一变成了“大产业”。

对环境要求苛刻的青菜头何以能在涪陵发展壮大?又何以能够保证好的收成和稳定的销路、收益,成为当地及周边区县16万农户60余万人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直面困境  创新探索新路子

涪陵是榨菜的发源地、原产地。自1898年“榨菜之父”邱寿安腌制出榨菜以来,已历经120余年,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涪陵榨菜以涪陵青菜头为原料,该地区地形以低山浅丘为主,且拥有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降水充足等自然环境特点,因此盛产青菜头,并逐步发展成为中国规模最大、最集中的榨菜产区。同时,涪陵青菜头在9月播种,10月移栽,在该地区冬季平均6℃和雾多日照少的环境下生长膨大100余天,形成了其独特的致密组织结构,也铸就了涪陵榨菜特有的嫩脆品质。

即便如此,青菜头的种植也避免不了与其他很多农业产业一样,价格受天气和市场影响波动较大。

“以前,青菜头的价格完全随行就市,价高的时候能卖到每斤0.5元,价低的时候能跌到每斤0.2元,种植户连支付砍收工人的费用都不够,损失很大,来年种植的积极性自然也就别谈了。”二渡村综合服务专干、产业支部书记周庆友说,当时遇到这种情况,许多种植户甚至直接选择不砍收,任由辛苦栽培出来的成果烂在地里。

此外,作为中国最大榨菜生产经营企业的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榨菜集团),为了保证产品的口感与品质,一般只在雨水节气前收种植户的青菜头。种植户却更偏爱雨水节气之后砍收出售,因为雨水之后,青菜头会继续膨大,重量可以增加许多,但随之而来的是筋变多了,口感也变差了。因此,这之间的博弈持续了多年。

多变的市场、时高时低的价格、各方需求的差异,“菜贱伤农”的隐患迟迟无法得到解决。

面对现状,涪陵区委、区政府主动出击,携手榨菜集团探索出了一条全新的、稳定的发展路径。依托原产地优势,与各个榨菜股份专业合作社签订粗加工订单生产协议,合作社又与入社农户签订保护价收购合作协议,形成了“一个保护价、两份保证金、一条利益链”的利益联结机制。

全新机制  保驾护航稳增收

新的机制与一般的订单农业不同。涪陵区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范围内首批试点,通过“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在尊重市场规律前提下建立起的利益联结机制,将“龙头企业+股份合作社+农户”紧密连接在一起,有效稳定了企业的原料质量与成本,保障并提高了股份合作社与种植户的销路、收益,在各方之间达到了各自利益的相对平衡,不同于订单农业的定量种植、收购,而是农民生产多少,企业便收购多少,当双方都碰上市场、自然或人为因素等不良影响导致机制运行故障时,便会由政府出面兜底,在各方之间达到各自利益的相对平衡,以良好的产销协同发展循环,实现了产业效益稳中有增,产业基础不断夯实。

“今年种了15亩,这都算少的了。去年我种了20亩,全都是我跟妻子两个人打理下来的。”谈及青菜头的种植规模,二渡村村民张启荣十分自豪。

张启荣是村里的种植大户之一,今年53岁。据他介绍,大概从7岁开始,他便已经协助家中长辈种青菜头,至今已有46年的经验,算得上半个“民间专家”。

“我家的地一般亩产能达到5000斤(2.5吨),15亩的话就是37.5吨。按照协议,每吨的最低收购价不低于800元,那我最少都能拿到3万元。”张启荣根据自家今年的种植规模算了一笔账。

据悉,企业收购青菜头价格不低于800元/吨的标准,是由重庆市涪陵榨菜行业协会发起的号召,旨在当供大于求、行情较差的情况出现时,依然能有效保护菜农利益,保障榨菜产品品质,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当供不应求、行情较好时,企业收购价格则会随行就市。例如,2023年收购价为1280元/吨左右,2022年为1450元/吨左右,种植户收入十分可观,种植规模稳中有增。

这一新的利益联结机制全区推广后,有效培育壮大了产业规模。数据显示,2023年,涪陵全区青菜头种植收砍面积已经达到73.506万亩,全年总产量178.14万吨;产销成品榨菜51.28万吨、销售收入53.14亿元,实现榨菜产业总产值141.16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5%、16.8%和6.24%。

据涪陵榨菜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冯兴成介绍,预计到2027年,全区青菜头种植面积还将扩大至75万亩,总产量将达到190万吨,产销成品榨菜65万吨以上,产业总产值可达200亿元。

“自从签了保护价收购合作协议,销路问题我就再也没有操心过。虽然周边区县每年也会运很多青菜头到涪陵来卖,但也不影响我们种多少企业就收多少。当年任由青菜头烂在地里的情况再也没有出现过。”张启荣如是说。

经过近5年的发展,全新机制逐渐普及,整个涪陵榨菜产业持续向好,站在新发展机遇风口的生产加工企业与政府,又将如何应对?

紧抓机遇  乘势而上谱新篇

近年来,涪陵区持续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建设“产业大脑”为榨菜产业提供新引擎;围绕榨菜全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积极探索发展健康新产品;持续做靓产业品牌,榨菜出口迈出新步伐;坚持办好榨菜产业相关盛会、活动,加快推进打造“中国榨菜城”。

加快科技赋能,建设“产业大脑”。全国酱腌菜行业首个数字化生产车间位于涪陵榨菜集团,在这里,青菜头从原料变成产品并装箱,所需的10余道工序均实现了智能化,年产量可达1.6万吨。

据冯兴成介绍,涪陵正深度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建设服务于榨菜产业在日常数据采集分析、智能监测管理、智慧决策指导、交易共享赋能于一体的“榨菜产业大脑”。2023年,已完成对其6大模块的总体架构设计,并形成了26项大脑能力清单。

积极探索研发健康时尚新产品。“新消费时代之下,精致、健康、多元、便捷已逐渐成为未来食品的主流消费趋势。”涪陵榨菜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除技术创新外,产品本身也应该顺应大众的喜好,做出相应调整。因此,集团已经朝着“轻盐”“低脂”等健康化、年轻化、零食化的方向,研发了各种全新的产品。

目前,涪陵各榨菜生产加工企业中,已有30余个榨菜相关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

持续做靓产业品牌,拓宽海外市场。涪陵区积极助力榨菜产业继续深耕海外市场,支持涪陵高质量建设榨菜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同时,联合四川眉山等地,共同建设全球泡(榨)菜出口基地。到2027年,培育榨菜出口企业10家以上,实现成品榨菜出口5万吨。

数据显示,目前,涪陵榨菜已远销至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相关产品出口1.8万吨、出口额1.6亿元,出口量、出口额分别增长8%、10%。

坚持办好榨菜盛会,推进打造“中国榨菜城”。为进一步弘扬榨菜文化,推进榨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把涪陵建设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未来榨菜产业科创、绿色基地和出口生产基地。近年来,涪陵区陆续打造、开展了中国重庆·涪陵榨菜产业国际博览会、世界榨菜产业创新大会、涪陵黑猪·涪陵榨菜融合发展创新大会、涪陵榨菜火锅大赛暨“涪陵百味”2024TOP10评选以及涪陵榨菜短视频大赛等一系列相关盛会与活动。

除此之外,涪陵还正加快推进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示范项目、全球绿色智能化酱腌菜高端生产基地——中国榨菜城,预计2025年实现一期工程竣工投产。

涪陵将依托“中国榨菜城”,规划建设以榨菜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支持、招引市外有实力的酱腌菜、调味品企业,以及食品机械、包装、辅料加工、科技研发、冷链物流、营销贸易等企业入驻,形成链条完整、配套齐备、特色突出的集中加工产业园区。该项目全面建成后,预计每年将产出榨菜相关产品30万吨,还将为当地居民提供超500个就业岗位。

站在新的机遇风口,涪陵区正坚持“科创+”“绿色+”双驱发力,以推进涪陵榨菜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绿色化、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品牌化为抓手,着力完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延伸产业链,推进产品、机制、科技创新,推动榨菜产业向“品种多样化、种植机械化、加工智能化、产品多元化、品牌国际化”发展,将“小特产”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竞争力的优势特色产业,让小小青菜头稳稳变成人民致富增收的“金钥匙”。(文/邓琢琳 郭志花 图/扶明月 龚进)

热门相关:阴目侦信   尸房菜   明朝好丈夫   名门贵妻:暴君小心点   混在三国当军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