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正阳门南望可览壮美中轴画卷
今年底,登上正阳门箭楼向南眺望,一条通透的景观视廊将跃入眼帘:前门五牌楼高高耸立,彩绘明丽生动,笔直的马道沿中轴线向南延伸,城市“第五立面”整洁清朗,尽显城市律动。
本月初,东城区启动正阳门南望景观视廊环境提升工程,昨天记者进行探访,前门五牌楼正在进行油饰彩绘翻新,前门大街沿线“第五立面”、景观照明、牌匾标识等均将提升。中轴线上,正阳门至珠市口、长810米的南望景观视廊视线通达、景观协调,一幅平缓开阔、壮美有序、古今交融、庄重大气的中轴画卷将徐徐展开。
前门五牌楼翻新油饰彩绘
“景观视廊是指以城市中某一特定地点作为视野起点,望向某一方向的城市景象时所形成的视线廊道。”东城区城管委副主任王涛说,北京市总规、核心区控规就提出“营造特色景观视廊,感受历史空间联系”。此次改造提升的正阳门南望景观视廊,北起正阳门箭楼,南至珠市口,东至前门东路,西到东城、西城两区交界处,南北长810米,东西最宽处260米。提升后,景观视廊将形成通达的视线、有序布局的建筑空间、富有韵律的天际轮廓、丰富多彩的开放空间。
前门五牌楼是南望景观视廊的重要地标。“前门楼子九丈九,四门三桥五牌楼。”这句老北京民谣,道出了前门楼子的高大,也体现出五牌楼在北京人心中的重要地位。前门五牌楼始建于明代正统年间,位于正阳门桥南。2008年,北京参照原样、原工艺在原址复建了五牌楼,牌楼高14米,宽45米。将近15年过去了,前门五牌楼虽整体完好,但历经雨淋暴晒,油饰层开裂、局部脱落,描金剥离、彩绘褪色,光彩不再。此次提升改造将开展油饰彩绘翻新,并对五牌楼正中牌匾上的“正阳桥”三个字重新贴金。
沿用清代“龙锦方心”彩绘手法
昨天,记者探访改造提升现场,前门五牌楼已被施工围挡合围,高高的脚手架上,施工工长彭新强正在细心检查新地仗。
彩绘油饰翻新的第一道工序是斩砍见木。前期,修缮工人用小斧子小心剔除了前门五牌楼最外层褪色、破旧的油灰皮和污垢灰迹,显露出原本的木质构件。在木质构件表面,工人重新做了地仗。地仗是油饰重要的基层,由灰油、砖粉、石灰、面粉、桐油、猪血等传统材料调制而成,“涂抹多层地仗材料,能在表层形成厚厚的灰壳,可对构件起到保护作用。”彭新强说,此次使用的新地仗非常厚实,能长期抗御自然界的各种侵蚀。
目前,五牌楼的地仗已基本完工,得益于秋高气爽的好天气,晾晒3到4天后,即可开展大面积彩绘。“此次沿用前门五牌楼梁枋大木用的彩绘手法——清式旋子金线大点金,也叫龙锦方心。”北京城建亚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古建油饰彩画专家罗德阳说。“龙锦方心”的规格较高,多用于明清时期宫殿庙宇等建筑的彩画,以大青、大绿两色为主,复刻梁枋大木上原有的龙、锦和旋子花图案,相间加上西番莲、轱辘草、八宝等花纹,花心等图案全用金线勾勒点饰,整体色彩丰富,典雅大气。
34岁的康丽红是位彩绘师傅,至今已有15年的彩绘经验。她站在脚手架上,手持提前扎好的旋花图案“谱子”模板,将其紧附在梁枋大木表面一处地仗上,再用粉包小心拍打,白色粉末透过针孔将旋花图案复制在构件上,随后涂上颜色,逐一细细勾画,图案色彩饱满均匀,整洁不虚。
沿线屋顶改造融入古都风貌
城市的“第五立面”也就是屋顶,是景观视廊美丽画卷的底色。让“第五立面”整洁清朗,也是此次改造提升的重点。
前期,东城区城管委全面系统地规划设计了前门大街的屋顶,通过逐户走访大街商户,结合老照片,制定了详细的风貌规划导则和整治方案。眼下,屋顶上的私搭乱建、废弃设备均已拆除,针对景观视廊沿线的52个屋顶,将或挪移、集中屋顶设备,或利用仿古金属罩遮蔽,使其尽可能融入建筑风貌之中。
前门大街步行街上,广告牌匾也从形、纹、质、色、光方面统一规划设计,延续大街商业文脉,凸显京韵文化。项目将分批实现完工,预计大北照相馆、五牌楼彩绘油饰翻新将在10月中旬前完工,“第五立面”改造预计年底前完工。(本报记者 李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