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红安县:多措并举探索城乡养老服务新路子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问题已经由老年个体向老年群体扩散,由单个家庭向整个社会传导。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当下的时代命题,也是基层治理工作的题中之义。近年来,红安县民政局结合县域实际,坚持系统观念、整体谋划、统筹推进的工作思路,以先行试点的经验模式为切口,以整体有效解决县域养老重难点问题为目标,不断强化组织领导、整合要素资源、优化供给格局、注重成果运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积极探索县域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红安样板”。

规划引领:坚持一盘棋谋划

湖北省红安县作为革命老区,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占全县常住人口的22.5%,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如何做好养老服务工作是“强县工程”建设的重要一环。为此,红安县加强规划引领,坚持一盘棋谋划。

一是搭建一套班子,成立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副组长,相关县领导和部门“一把手”担任相关成员的架构,建立工作专班,由县民政局牵头抓总,抽调相关职能部门精兵强将成立相应专班,实行集中办公,保障试点工作推进质效。

二是规范一个标准,制定养老服务制度体系。设计《县级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明确基本养老服务项目、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及标准、责任主体等。先后出台《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全面探访制度》等制度,规范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此外,建立养老服务等级(星级)评定和养老服务质量评估制度,健全养老服务行业准入、退出、监管机制。推进养老服务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及基层政务公开,完善养老服务举报和投诉等制度。

三是凝聚一个共识,多元协同打通数据壁垒。养老服务平台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多个层面、多个维度,需要多部门之间加强信息共享、资源整合。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哪一个部门单打独斗可以完成的。红安县立足本地实际,积极构建《红安县养老服务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针对养老服务供给问题与卫健局、文旅局、科技局等部门开会协商,将多方资源整合汇集,协同发力,打通数据壁垒。逐步形成多部门齐抓共管养老服务工作新格局,为老年人能真正安享晚年保驾护航。

服务共享:聚焦线上线下融合

坚持线上、线下同步发力,在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搭建“互联网+养老”立体服务网络的同时,启动全市养老资源布局优化工作,对乡镇福利院实施区域整合,打造综合性养老基地工程,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老年大学,实现与县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功能互补、联动发展。

一是摸清情况,精准施策。组织党员干部入户摸排,调查老年群体的基本情况和真实需求。同时摸清楚全县养老从业人员。不仅包括现在各专业机构中的工作人员,也包括符合条件的家政、餐饮、护工等符合标准的市场主体从业人员、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以及各村(社区)留守妇女、有自理能力的老年人等闲置劳动力。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上,一方面,继续推进养老综合服务供给,改造综合嵌入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农村养老服务日托中心,开设社区老年食堂。另一方面推进智慧养老平台建设,构建市、乡镇、村三级联动体系,进全市养老服务数据共享,将居家养老服务、智能监测、适老化改造等场景纳入平台管理。

二是整合资源,多元参与。注重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的合力,积极招商引资,建设公建民营型康养中心。推动医养结合,与湖北省康养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合九如城康养集团,建设运营全省首个认知症障碍专区专院红安仁佳皮肤病专科医院。此外,引导养老服务企业、社会组织,市场运营主体入驻湖北康养平台,鼓励民间资本对闲置企业厂房等其他可利用的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和改造,优化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体系。

三是智慧赋能,特色打造。依托“i黄冈”APP信息平台,围绕助餐、陪护和老年人精神生活三个方面的高频需求,全力打造“健康食疗”“真情陪护”和“老有所乐”三个特色功能模块。截止目前,红安县已入驻市场主体43家、志愿者组织6家、上架市场化服务项目65项、志愿者服务4项,用信息技术打造自由、年轻、快乐的养老服务模式。

试点探索:多层次推进养老服务供给

根据城市社区、城乡结合易迁区、农村村组三个区域老年人人口结构、养老需求、基础条件等差异化明显的现状,分别在北门岗社区、竹林社区和杏花乡两道桥村因地制宜的建设养老服务综合体,并以此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打造一套涵盖老年人生活照料、文化娱乐、健身康复、居家护理、关怀探视,和留守儿童托管、留守妇女就业增收等多元素的服务模式,全方位解决区域内老年人养老服务当前面临的急难愁盼问题。

一是打造“活力共建+养老”服务模式 。在城关镇北门社区试点推行“活力共建+养老”服务模式,针对北门社区老年人密度大、企事业单位退休老年人占比大、活力老年人分布多、老年人群体经济收入水平和综合素质高等特点,在做好社区普惠型养老服务夯实老有所养的基础上,优化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功能布局和服务供给,重点在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上下功夫,注重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充分发挥老年人群团组织的群众优势,激发和引导更多的活力老年人积极参与社区养老服务建设,充分发挥自身余热,在享受老年退休生活的同时,也能辐射并带动周边老人共享试点建设成果,既当养老服务红利的享受者,也做养老服务建设的推动者。

二是打造“医养康养+养老”服务模式 。在城关镇竹林社区试点推行“医养康养+养老”服务模式,针对竹林社区“扶贫搬迁”群体大、农民进城生活难融入的现实状况,在做好基础性养老服务工作的同时,着力在解决农民易迁进城群体的融合式养老和健康问题上下功夫。以养老服务综合体为阵地,通过养老服务元素进中心全方位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幼儿托培机构进中心全面促进幼儿健康协调发展、社区医疗进中心满足老年人应急就医、住院陪护等关爱服务。在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的的同时,同步缓解困扰老年人家庭的幼儿陪护,让易迁群体搬进来、留得住、住得好、能融入,消除易迁群体的养老后顾之忧,实现养老服务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

三是打造“红心服务+养老”服务模式。在杏花乡两道桥村试点推行“红心服务+养老”服务模式,针对农村地区留守、空巢、独居老年人多、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缺少情感陪护和关心关怀的现状,探索建立“红心助老员”养老服务工作队,鼓励有条件的留守妇女参与养老服务事业,为老年人提供助餐、代购代缴、健康管理、文娱活动等为老服务,以开展精准化、标准化、专业化的居家上门服务为抓手,辐射周边区域,通过把服务对象请进来和服务队伍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区域内老年人文娱生活更丰富、日常照料有保障。(陈荣卓   陈广东)

热门相关:今宵大厦2国   你是我生命的四分之三   秦吏   一世倾心:误惹腹黑师弟   超级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