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兰科技,上市又能怎样?

文/曹双涛

编辑/杨博丞

今年上半年,ChatGPT持续火热,这在带动海内外AI概念股股价上涨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负面事件。

而如今华脉科技疑因“蹭上”AI相关概念,在过去一个月的时间内,股价更是多次涨停。事件的起因在于6月21日,华脉科技披露定增预案,将向深兰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深兰控股”)发行不超过4817.6952万股股份,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5.1357亿元,增发价格10.66元/股。

图源:雪球

通过定增的方式,华脉科技控制权将发生变更。交易完成后,深兰控股将持有华脉科技23.08%的股份,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为陈海波。

从本次交易双方的主体来看,华脉科技的主营业务为:通信网络物理连接设备研发、生产和销售,物联网解决方案服务商。其中,光通信网络设备制造2022年营收为8.06亿元,占到公司总收入的73.7%。可以说,华脉科技是一家实体企业和AI并没有任何概念。

图源:企业财报

深兰控股虽然是今年3月份成立,无实际经营业务的新公司,但陈海波控股的另一家深兰科技却在AI圈子内知名度颇高。

按照深兰科技官网介绍,目前深兰科技已在智能驾驶、智能机器人、AI CITY、生物智能、智能零售等领域广泛布局,是国家级“小巨人”企业。

图源:天眼查

另据长城战略咨询发布的《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3》,深兰科技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先进企业,凭借多年积累的人工智能技术影响力和品牌价值,也在当年榜单中入选。

但随着深兰控股此次对华脉科技控股权收购事件的持续推进,也让外界对于深兰科技的商业化能力产生了更多的质疑。

一、深兰控股能否顺利完成借壳上市?

对于一家注册资本只有5000万的深兰控股,想要完成一家年营收超过10亿元企业的收购,这种反常的事件迅速引发了证监会的关注。但在证监会的多次问询中,华脉科技的答复却出现了前后矛盾的情况。

在证监会首次的问询中提到,为何华脉科技选择变更控制权?华脉科技7月3日给到的答复中说道,近年受国内宏观经济影响、原材料价格上涨、公司销售结构变化、应收账款账龄延长等多重因素,公司面临经营状况不佳,业务经营规模增长乏力等经营问题。为了加快转型升级,才引入深兰控股作为上市公司新的控股股东。

深兰控股旗下公司主要从事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研发,借由其核心研发技术与华脉通信技术的结合,华脉将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但在7月5日,华脉科技却发布公告称,公司目前的主营业务、主要产品未发生重大变化,公司业务侧重于通信基础设施方面,不涉及人工智能。

而针对华脉科技所说的借助深兰控股完成公司转型,提升盈利,证监会二次问询函中要求华脉科技补充深兰控股及其控制的核心企业,是否具备研发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

同时,本次问询函中,证监会也重点提到银行贷款收购问题。此前的问询函回复显示,深兰控股拟以不超过5.14亿元现金认购上市公司本次发行股份,其中,5000万元为深兰控股实缴注册资本、4亿元为银行并购贷款。也就是说,本次定增所需资金约八成来源于银行贷款,企业自有资金不足。

但目前华脉科技给出的答复也仅有,陈海波承诺,自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起的3年内,不会推动上市公司向本人或关联方购买资产导致上市公司发生根本变化。对照重大资产重组标准,华脉科技与深兰科技总资产、净资产、营业收入等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置入深兰科技或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华脉并未对没有具体业务的深兰控股的可持续经营能力做出进一步说明。

事实上,深蓝控股想要完成对华脉科技控股权收购的背后,实则也是在为深兰科技的上市铺路。简单来说则是,先将深兰控股转变为一家上市公司,之后再通过股权转移的方式给到深兰科技,进而让深兰科技成为一家上市公司。

二、深兰科技能否顺利完成融资?

从当下的情况来看,深兰科技也必然要迅速上市才能对资本有所交代。

据天眼查显示,成立于2014年的深兰科技,已完成10轮融资,这些资本不乏有以重庆经开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国有资本进入。虽说深兰科技很少对外透露和这些资本的“对赌”情况,但若是从其他独角兽企业和资本对赌的情况来看,估计深兰科技的情况也不乐观。

图源:天眼查

据悉,今年4月,AI公司第四范式向港交所提交的最新招股书显示,2023年1月公司与红杉等股东签署的一份补充协议,第四范式如果在2023年12月30日以前未能完成上市,将会触发大多数股东恢复行使撤资的特殊权益,这一截止日期此前为2023年6月。

除需要完成和资本的对赌外,今年以来多只独角兽企业股价纷纷出现暴跌。激光雷达芯片独角兽禾赛科技下跌超40%,容联云下跌超100%。显然,深兰科技若想要对有所交代的话,也必须要保证上市后股价不能出现破发。

另需要说明的是,深兰科技2022年营收虽然只有1.1亿元,但其在一级市场的估值曾一度被炒到160亿元,6月份时回调到80亿元。换句话说,深兰科技的PE高达80倍以上。

事实上,深兰科技过高的估值并非个案。过去几年时间,由于资本疯狂角逐独角兽企业,一窝蜂看研报、赌企业标的,这在拉高独角兽企业估值的同时,也给行业带来了很多泡沫。

但进入到2023年以来,利率上升、欧美银行危机、全球多国高通胀,风投机构普遍遭遇募资难、投资难、退出难的尴尬境地,这也倒逼风投机构对长期陷入亏损、商业化能力欠佳的独角兽企业更加谨慎。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股权投资市场募资端,新募集基金数量和金额分别为1601支、3532.1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6%、33%;投资端,投资案例数共1722起,同比下降44.2%,投资金额为1300.3亿元,同比下降49.8%,硬科技仍为投资主线;退出端,退出案例总量共521笔,同比下滑51.5%,各类退出交易数量均有所减少,其中被投企业IPO共发生372笔,同比下降38.7%。

失去资本“输血”的独角兽企业,普遍遭遇融资难、估值暴跌,资金流断裂之下大量独角兽企业不得不走向裁员、关停、破产之路。

此前估值曾达到200亿元的新能源独角兽企业拜腾汽车两家关联企业已申请破产,烧完84亿元仍未实现融资。曾被腾讯、红杉中国投资的独角兽企业AI公司明略科技被爆裁员上千人。

图源:天眼查

更重要的是,资本寒冬之下,投资人对独角兽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

“我们现在根本不看企业用PPT勾画的远大前景,更关注一切与企业生存相关的因素。比如说,独角兽企业能否推出有竞争力的商品和服务,独角兽企业产品的市场认可度,独角兽企业自身是否具有抗风险能力。”投资人李明(化名)说道。

显然,在当前的资本环境以及投资机构投资逻辑改变下,很难想象深兰科技到底要靠什么来吸引投资机构的持续跟投。更糟糕的是,投资机构后续若是为降低自身风险,选择主动撤出,等待着深兰科技的命运又是什么?

或许深兰科技也意识这一问题,通过加速上市的过程来解决当前资金不足的情况,以便为后续的业务补充更多的资金来源。在刚刚过去的6月份,陈海波宣布深兰科技推出大语言模型SaaS平台深兰硅基大脑SaaS平台。

暂且不说大语言模型,即使在国内运营多年的SaaS企业当前仍处在亏损和微薄盈利之中。究其原因在于,SaaS企业面对的下游客户具有杂、乱、多的特点,部分企业又青睐于使用定制版SaaS,这就导致SaaS企业普遍面临着客户开发难度大、转化周期长的问题,行业很难形成规模效应。

图源:各公司财报

而深兰科技所要推出的大语言模型SaaS平台深兰硅基大脑SaaS平台,从前期技术积累到后期客户开发,均对企业的资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问题是,当前商业化能力偏弱之下,就算未来深兰科技上市成功,又能否获得二级市场青睐呢?

三、商业化能力偏弱,内部不稳定因素增多

按照深兰官网的介绍来看,目前深兰科技旗下包括人工智能研究院、科学计算芯片研究院、智能汽车研究院、自动驾驶研究院等等。目前包括华为、三大运营商、中金公司、国内知名科学院校、海尔、格力、众多汽车品牌均是深兰科技的客户。

图源:深兰科技

不仅如此,为抢占海外市场,深兰科技也创新推出了拥有智慧“身体”的AI室内清洁机器人-小兰鲸。通过自主研发激光SLAM、3D视觉识别形成路径规划算法、机器人控制平台、核心传感器矩阵、清洁系统及数据化平台。

但就是这样一家“科技力量”雄厚的企业,为何没有办法满足华脉科技答复证监会的要求呢?而且如上文所述,2022年全年深兰科技的营收也只有1.1亿元。换句话说,成立近10年,烧光几十亿的深兰科技一年的营收还不如国内一家中型民营企业,这不免让外界对深兰科技的商业化能力产生了严重质疑。

以自动驾驶项目为例,按照深兰科技官网的介绍来看,公司正向设计的熊猫智能公交车是国内唯一持有上海、深圳、广州、长沙和武汉5个城市自动驾驶测试和商用牌照并获得工信部整车目录公告的商用车,也是全球首批自动驾驶商用牌照的获得者。

图源:深兰官网

虽然因无人驾驶公交车需求方多以ToG端和大型ToB端为主,并且由于无人驾驶公交车牵扯到安全问题,众多城市出于安全角度考虑,对无人驾驶公交车牌照审批也异常严格。下游需求不稳定之下,也决定了深兰科技无人公交车项目无法像无人驾驶出租车那样依靠订单增长带动营收增长。

但从另一个切面来看,由于自动驾驶所带来的安全性仍存在争议,其在ToB和ToC端的大规模落地仍有很长的时间。

而与地方政府合作,靠政府买单生存,则是当前我国“车路协同+单车智能”路线发展的典型特征,这也决定了自动驾驶最终还是会掌握在TOG端手中。

但问题是,成立于2014年的深兰科技涉足自动驾驶时间和百度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并且比2017年才开始进军自动驾驶领域的蘑菇车联时间还要早。但问题是,目前百度和蘑菇车联已拿下不少ToG端自动驾驶大单。

据悉,去年7月和8月两个月的时间里,蘑菇车联就先后和四川天府新区、江苏无锡梁溪区、北京通州签约各类项目,所涉及金额就已经高达66亿元。

同年,百度和浙江绍兴地区签约的智慧快路项目,涉及金额1.168亿元,和广州黄埔区签约的智慧交通新基建项目,涉及金额接近4.6亿元。

即使考虑到和ToG端合作存在一定账期问题,可能会对企业营收构成影响,但具有先发优势的深兰科技,为何迟迟难以拿下这些ToG端无人驾驶项目的大单呢?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深兰机器人业务上,按照深兰科技对外的宣传中,公司与韩国LG集团签署的数万台消毒机器人采购订单创造全球单笔智能机器人采购订单记录,研发的其他产品也在家庭看护、清洁、草坪护理、餐饮和机场出行服务等领域逐渐扩大海内外市场份额。

另值得注意的是,送餐机器人最容易落地的场景为酒店行业,但在深兰科技的客户构成中,却看不到知名酒店的身影。

那么,当前深兰科技真实的技术能力到底走到哪一步?为何这些技术一直无法给深兰科技带来更多的收入呢?这些问题估计只有深兰科技自己才能作答。

但即使深兰科技想要全面提速商业化,但由于2022年深兰科技净利润为-9217.17万元,并且在不少社交平台上有深兰科技的员工爆料称,深兰科技存在着严重的欠薪情况。

但类似于自动驾驶项目,本就是技术跟人走。一旦后续深兰科技无法解决员工薪资问题,伴随着大量员工离职,这必然会对深兰科技现有的技术积累构成新一轮打击,这更为比谈让这些技术加速商业化了。

图源:脉脉

或许深兰科技想要依托技术来稳定自身的护城河,但没有商业化的技术真的就是一项好技术吗?

热门相关:峡谷正能量   锦庭娇   金粉   神算大小姐   裙上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