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圈又出海,《哪吒2》为何能实现全球跨越?
□张瑾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2月13日开始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陆续上映,受到海外观众尤其是华侨华人影迷的追捧。在暂无排片计划的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有留学生甚至组团“打飞的”专程去希腊观影。(2月13日新华网)
“海外未映先火”“开票即秒空”“‘急急如律令’怎么翻译好”“海外华人为哪吒打call”……近日,哪吒这个中华传统神话中的身披混天绫、脚踏风火轮的“东方少年”,如一道红色闪电划破光影喧嚣,在海外舆论场中闹腾出“吒儿热”。据网络平台数据,截至13日晚间,电影《哪吒2》票房(含预售)突破100亿,成为中国影史首部票房破100亿的电影。《哪吒2》为什么能出圈又出海,实现全球跨越?
深刻的文化根源。哪吒作为一个耳熟能详的文化符号,有着天然的吸引力。这部影片就像一把开启文化记忆大门的钥匙,让海外华人能够迅速找到与故土文化的连接点。影片中展现的中国式家庭伦理无条件接纳、牺牲的深层情感,深深触动了华侨华人共通的亲情体验。海外华人远离家乡,家庭的纽带在异国他乡显得更加珍贵,这种情感的共鸣使得他们对影片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同时,电影中对于身份认同问题的投射,如龙族的身份认同,反映出华侨华人群体对跨文化身份的思考,而哪吒“自我怀疑—觉醒—蜕变”的成长路径,也满足了海外华人观众的心理期待。在他们看来,自己在海外的奋斗历程恰似哪吒的成长之路,充满了挑战与自我突破。
吸引观众的独特魅力。国产影片出海不仅仅是在海外华人圈子里流行,还吸引了许多对中华文化感兴趣的“老外”影迷。《哪吒2》在美国权威电影IMDb平台评分已升至8.3分,这一成绩表明它在西方观众中的认可度极高。与以往外国观众惯于点赞“中国功夫”“动作片”不同,《哪吒2》让他们关注到了更多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影片中区别于传统善恶二元对立的剧情叙事,引起了外国观众的兴趣。“哪吒的标志性口号‘我命由我不由天’有力地捕捉了中国人面对逆境时的坚韧精神”,这种精神是跨越文化界限的,在全球范围内都能引起共鸣。
共通的情感与哲思。《哪吒2》以青少年成长为故事主线,叛逆与责任的主题在全球都具有普适性,更容易被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接受。“三昧真火”“玉虚宫”等文化符号转译为视觉符号,降低了外国观众理解的门槛;情感共鸣优先于文化解释,让观众先“感受”后“理解”,避免了文化隔阂;中式哲学价值观的辩证表达,拒绝非黑即白的道德判断,为全球观众提供了多元思考空间,无疑又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又一代表。
电影《哪吒2》在全世界“火”起来,这不仅是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成果体现,更是中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希望更多国产影片凭借中华独特的文化基因,让更多中华文化在欢声笑语中圈粉、出海,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