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女儿跨省见网友,更应把“陪”的选择权交给孩子

孩子接受家长陪伴“奔现”当然是美事一桩,若下一次孩子不接受父母陪伴“奔现”,家长也要同等视之,把“陪伴”的选择权交给孩子

在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的现代语境里,“见网友”似乎总带点冒险的意思,未成年人见网友,更容易让人感觉“不靠谱”。但是,最近一位湖北妈妈不仅带着女儿跨省见了网友,还表示“我相信她的防骗意识和择友方式”。

根据这位妈妈的讲述,今年暑假,自己13岁的女儿小安与14岁的长沙女孩小航在网上相约线下“面基”,自己一开始也曾担忧遇到骗子,但很快就打消了这份担忧,“如果是骗子也不可能跟她畅聊一两年”,于是带女儿来到长沙,并给了两个孩子充分的独处空间,两个女孩也玩得非常开心。这个小小的举动,赢得不少网友的赞许与羡慕,“作为家长也太好了吧”“幸福的妈妈和女儿”“有钱又不扫兴的妈妈”。

这位妈妈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大概就是她的松弛感。这些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教育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家庭倾向于“精细化育儿”。这个“精细化”,既表现在物质条件上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需求,也表现在学习、心理等各方面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关注。但是,一旦把握不好度,精细化育儿就很容易变为“过度养育”。人们甚至为此创造了一个新名词“直升机家长”,指的就是那些过分关注孩子,不顾一切让孩子远离伤害和失败的家长,他们不管孩子是否真的需要,像直升飞机一样整天盘旋在孩子的身边。

对孩子的过度关注和掌控,容易造成个人内心的焦虑感和亲子关系的紧张感。正是因为有这类家长的存在,才让有松弛感的家长显得难能可贵;也正是因为有了松弛感,才能在孩子兴致勃勃的时候“不扫兴”。

这份“松弛感”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易做到。就像这位妈妈所说的,她与女儿之间之所以能像朋友一样相处,源于一直以来的充分陪伴、有效沟通和理解包容。因此,所谓的松弛感绝不是撒手不管,更不是包办一切,而是在尊重和理解基础上的适度保护。以孩子见网友为例,这位妈妈既不是一口拒绝,也不是听之任之,而是亲身带着孩子来到另一个城市,亲眼见到这个网友之后才放手。可以说,在信任与迟疑、保护与放手之间,真正有智慧的父母懂得找到最适合的界线。

当然,或许并不是每一个家庭都有朋友般的氛围,也不是每一个家长都放心孩子独自“闯荡”。在情景喜剧《家有儿女》中,女儿小雪要去见网友,妈妈刘梅就紧张地给她装了一大包“防身武器”,还千叮咛、万嘱咐,要求她定时打电话报告情况。一次网友见面,让家长的焦虑之情溢于言表,可以说是很多父母的真实写照了。

父母疼爱孩子的心情可以理解,是否让孩子见网友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大可不必“一刀切”。孩子接受家长陪伴“奔现”当然是美事一桩。若下一次孩子不接受父母陪伴“奔现”,家长也要理性视之,把“陪伴”的选择权交给孩子。更重要的是,父母应该建立起对孩子的尊重和信任,学会与孩子充分沟通和相互理解,不搞“一言堂”,不做“直升机家长”,这样才能营造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

期待更多的家长学会“不扫兴”,给孩子多一些信任,也给自己多一点松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