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春运”,异地过年透出新年味

春运大幕拉开,返乡人群浩浩荡荡涌入车站。年过六旬的王春喜和老伴却在“逆行”:经过近21个小时的车程,他们从老家吉林长春抵达江苏苏州,拎着装满红肠、木耳等年货的大包小包,准备在女儿工作的城市过个别样春节……从“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到“我来到你的城市”,“反向春运”正在90亿人次的跨区域流动中掀起新风潮。(1月21日 湖北日报)

“反向春运”也被称为“反向团圆”,是指年轻人将老家的父母和孩子接来自己工作的城市过年,节后再返乡。“反向春运”是一种一新潮的过年方式。近年来,选择“反向春运”的旅客越来越多,更多的老人和孩子来到北、上、广、深等城市过年。

有通信运营商数据分析指出,2024年春运,60周岁及以上人群出行量同比增长近30%,更多老人选择前往子女工作地团聚,他们来自四川、河北、湖北、湖南等省份,目的地则多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大城市。

将老家的父母和孩子接来自己工作的城市过春节,“反向春运”是人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转变的必然结果。一方面是子女假期很宝贵,浪费在路上还不如父母们提前动身错峰出行;另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越来越多的新市民在北上广渝落地生根,建立了稳定的小家庭,有条件接待家乡的父母亲眷们。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父辈身体大多康健,无论体力上还是财力上,都足以应付这趟春节前后的远行。

虽然“反向春运”不同于传统观念里的“回家过年”,改变了一些人奔赴的方向,但也可以让年轻人有更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为一家团圆做好准备,还可以带父母在城市四处逛逛,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和感情交流。在哪过年不重要,有了家人就是团圆。这种新的过年方式,同样能够体现出团聚的珍贵与幸福,为过年增添了新的味道。

“反向春运”,异地过年透出新年味。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不论路途多么遥远,游子们的归家之心始终炽热。如今,春运大潮中的“反向春运”现象愈发普遍,人们带着家人和年货,追寻团圆。这不仅为事业与家庭难以兼顾的人提供了解决方案,更是体现了中国人对亲人团聚的执着追求。(文/文君)

责任编辑:崔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