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节分,撒豆送祝福

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潘小多

看过《樱桃小丸子》的人一定还记得,其中有一集讲的是孩子们到花轮同学家庆祝节分。在花轮家里,孩子们到各个房间撒豆,却因为佣人们装扮的红鬼过于逼真被吓哭。节分看上去是日本特有的节日,殊不知它的起源和过节的方式来自中国。

节气交替之日

没有中国古代的二十四节气,就没有节分,因为节分指的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天。一年之中应该有4次节分,分别是冬春夏秋的最后一天。在这种季节转换的时间节点,人们容易生病,古人认为需要进行驱邪祈福的仪式,赶走上一季的不洁之气,迎来下个季节的福祉,于是就有了节分。这一习俗从中国传入日本,并历经千百年演变。

农耕文化的国家极其看重春天。古代的干支纪元以立春为岁首,称之为岁节,代表新岁开启。周代天子会在立春前3天斋戒,立春日带领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迎春祭祀,以求风调雨顺。所以,节分传到日本后,年首第一个节分的受重视程度远超其他3个。到了江户时代,其他3个节分渐渐消失,只有立春前的节分被保留下来。直到今天,因为幼儿园和学校的配餐中都会提供豆子,所以节分成为“群众基础”最好的民俗活动之一。

日本民间节分撒豆驱鬼的习俗据说起源于宫廷6世纪末开始的旧历除夕“追傩”仪式。实际上,这个“追傩”的源头也在中国。“傩”,是一种驱逐邪神疫病,并可招福的仪式,是中国古代最频繁举行的祭典之一。即使在今天,我们仍然能在中国各地风俗中找到这个仪式的痕迹。在周代,除了民间的“傩”之外,还有由周天子和诸侯举办的“大傩”。《吕氏春秋·季冬》中有记载:“命有司大傩旁磔”。参见高诱注可知:“大傩,逐尽阴气为阳导也。今人腊岁前一日,击鼓驱疫,谓之逐疫……方相氏黄金四目,蒙熊皮,玄衣朱裳。”唐代的《乐府杂录·序》中也提到,在大傩仪式中,“侲子五百,小儿为之。衣朱褶素襦,戴面具”。在日本宫廷中举办的“追傩”仪式中,也有被称为“方相氏”的官员,这一点在《续日本纪》中可以查到。他们身穿红色长袍,戴着面具,右手持矛,左手持盾。由此可见,日本直接借鉴了中国的“大傩”仪式。

中国古代宫廷的“大傩”是在腊日前一天,日本古代宫廷的“追傩”是在旧历新年前一天,而节分的仪式是在立春前一天。不难看出,古人很重视新旧交替的节点。因为立春并非固定的日子,所以每年节分的日期也不相同。比如今年的节分是2月3日,明年就是2月2日。

炒好的大豆有“魔力”

节分的仪式不断发展,到了日本南北朝时代(1337年-1392年),出现撒豆子的环节,并且流传至今。人们撒豆子的时候,还会不停高声呼喊:“鬼在外面,福进家来。”至于为什么要撒豆子,民间有不同说法,并且也体现出中日文化的融合。

在中国的“大傩”活动中,会使用五谷驱除厄运。《周礼》的记载中就提到麻、黍、稷、麦、豆这5种谷物。当这一习俗被引入日本并形成“追傩”时,五谷的部分就被保留下来。在京都鞍马山附近,相传古代有鬼出没。在毘沙门天的指引下,人们把大豆投向鬼的眼睛,成功驱除鬼怪。日语中,大豆的发音和“魔目”的发音相同,天然带有“驱鬼光环”。再加上大豆比其他五谷更大,扔起来更有力量,所以渐渐就将撒五谷简化为撒豆。

过去,撒豆活动一般由家中的男主人或本命年的男子主持,如今早已不分主次,全家老少开开心心地撒成一片。按照传统的说法,撒豆之后,要吃下和自己年龄数字相同的豆子,这样才能保持健康,远离疾病。

至于为什么要用炒过的大豆,最接地气的答案是因为生豆子如不及时清扫,会在房间的某个角落偷偷发芽。不过,也有人说那是因为日语中“炒”和“射”同音,驱邪功效加倍。阴阳五行说更给出了以“火”炒豆可以封印鬼的解释。当然,现代人并不在意这些说法,更看重的还是带着孩子撒豆的乐趣。

节分离不开美食

说到节分,除了撒豆子以外,还有必不可少的美食——惠方卷。所谓“惠方”,是指负责管理本年度福祉的神明所在的方向,每年的方位都不相同。日本的各大超市、便利店和百货店早在一月中旬就挂出惠方卷的海报,上面都会写着本年度的“惠方”。

“惠方”的确定和古代中国的“十干”“十二支”和“二十四山”有密切关系。而惠方卷的内容又是日本文化的缩影。过去,惠方卷通常使用7种食材,取七福神的吉祥寓意,以祈求生意兴旺,平安健康。常见的食材有高野豆腐、葫芦干、黄瓜、玉子烧、鳗鱼、煮香菇和染成樱花粉的鱼松等。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和餐饮业的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东西被加入惠方卷中,还出现用新鲜的三文鱼、鱼子、虾和金枪鱼等制作的“海鲜惠方卷”。总之,只要是好吃好看的食材,都可以“一卷了之”。

因为是节令食品,惠方卷的价格也比一般的寿司略贵,老店出品的惠方卷,半份就要1500日元至2000日元。之所以很多惠方卷都按半份出售,是因为惠方卷卷着福气,吃的时候不能切开,但是吃一整条实在有些勉强。而且,还要面朝“惠方”,食而不语,否则也达不到祈福的作用。

惠方卷原本是关西地区的节令食品,因为卖相好、味道佳,加上商家着力推广,很快普及到日本各地。此外,节分这天,有的地区会吃建长寺和尚发明的菜汤“建长汁”,有的地区会吃荞麦面、沙丁鱼,并把烤过的沙丁鱼头挂在刺桂枝上放在门外,靠气味驱邪。

一个小小的节令,沉淀了古代中国和日本的文化传统,又融入了现代的商业运作,但是真正让它历经千年依然留存的原因,还是因为每一代人都在将自己儿时的快乐努力地传递下去。

热门相关:奈何老公太宠我   走私大明   资本大唐   盛宠之嫡女医妃   最牛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