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百色:红城铸魂展新颜 民族共融谱新篇

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近年来,百色市积极主动地担负起边疆民族地区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以及边疆安宁的重大政治责任与神圣历史使命,为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贡献百色力量。2023年,百色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2024年,国家民委批复百色市成为全国15个共同现代化试点中唯一的地级市全域试点单位。

擦亮“红色文化名片”,筑牢精神家园基石

红色,是百色最为鲜明的底色,宛如熊熊燃烧的火炬,照亮着这片土地上各族人民前行的道路,也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大精神引领。

百色市巧妙地将爱国主义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深度融合。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粤东会馆)、百色起义纪念碑、百色起义纪念馆等承载着革命历史记忆的“老三篇”,以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园、百色干部学院、百色起义纪念园等富有新时代意义的“新三篇”,这些红色文化阵地犹如一座座不朽的丰碑,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奠定了坚实无比的基石。

在百色起义纪念馆内,常常能看到志愿者们满怀热情地为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讲解那段波澜壮阔、震撼人心的革命历史。

壮族姑娘小李便是其中的一员,她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说:“能够把百色起义的革命故事讲述给全国各地的游客,我内心感到无比的光荣和有意义。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更多的人深入了解我们的红色历史,感受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从而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如今,以百色起义纪念园等系列红色文化阵地为依托,百色市每年接待游客数量超过400万人次。这一数字背后,是红色文化强大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有力见证,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人们心中深深扎根的生动体现。

“红色文化资源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根基,必须全力加以保护和传承。”百色起义纪念馆社会宣传教育科负责人田夏源介绍,为了让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更加真实可感、触手可及,他们精心建立了常态化宣传教育机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方位、全过程地贯穿到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同时,通过举办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对外交流合作,有力地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向心力,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人们心中不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近年来,百色市通过谋划布局右江河谷百里长廊、南部边境强基固边、西北山区多彩民族3条示范带,精心打造红色之旅、边关永固、牵手同心、黄文秀优秀品质4条示范线,全力建设百色起义红色革命精神弘扬传承、讲好瓦氏夫人为国抗倭佳话、打造生态铝工业基地、“时代楷模”黄文秀优秀品质、中越边境爱国主义教育5个宣教基地,形成了“百色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带四线五基地”的崭新工作格局。

这一格局犹如一幅宏伟的画卷,将百色的红色文化、民族特色、地域优势等有机融合在一起,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载体和广阔的平台。

打造东西协作典范,共谱民族融合新曲

百色市大力推进互嵌式易地搬迁安置社区建设,让搬迁群众实现了从“安置”到“安心”,再到“安居”的美好转变,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走进百色市右江区石塘镇深圳小镇易地搬迁安置小区,现代化的楼房林立,学校、医院、工厂、公园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在这里,来自不同县(市、区)的各族搬迁群众汇聚一堂,开启了全新的生活篇章。壮族农大妈和瑶族赵大叔原本互不相识,但在社区组织的一次充满欢乐与温馨的文艺晚会上,他们共同表演节目,从此结下了深厚而真挚的友谊。

如今,他们经常互相帮忙,农大妈热情地教赵大叔一些壮族的传统手工艺,传承着民族文化的瑰宝;赵大叔则诚挚地邀请农大妈品尝瑶族的特色美食,分享着民族美食的独特魅力。

这份情谊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不断升温,成为社区内民族团结的美好典范,也生动地诠释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刻内涵。

深圳小镇作为百色市面积最大、安置群众最多的跨区域易地搬迁安置点,不仅是粤桂协作的样板工程、深百协作的标志性工程,更是百色各族群众互嵌融居发展的光辉示范。这里居住着1.8万余名易地搬迁群众,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比高达70%。

“社区积极组织文艺晚会、体育活动、技能培训等活动,全力加强群众间的沟通交流,及时调解邻里矛盾,促使各地群众和谐相处,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深圳小镇百祥社区党支部书记黄学仪满怀欣慰地说,通过“嵌入式就业,嵌入式就学,嵌入式帮助”等创新举措,让各民族在生活、工作、学习中相互交融、相互支持。如今,各族群众的收入稳步提升,生活更加安定和谐,心也定了下来,真正融入了这个温暖的大家庭。

粤桂工作队副领队禹明表示,粤桂两省区自建立帮扶协作关系以来,积极实施粤桂协作“百”个基础设施共建、“千”名人才交流互派、“万”人劳务就业服务、“亿”元农副产品促销等“四大工程”,联合出台对口合作实施方案,不断深化资金帮扶、人才交流、企业帮扶、劳务协作、教育卫生、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对口帮扶协作,全方位、多层次地推动东西部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搭建了坚实的桥梁。

如今,百色市通过实施全区最大规模易地搬迁安置工程,累计搬迁18.33万人,成为多民族互嵌融居的示范样板;完成5.64万套棚户区改造和3.1万套公租房分配,解决超过30万城镇居民住房困难问题,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9.18万人,使各族群众由居住空间嵌入拓展到经济、文化、社会和心理嵌入,交通、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提升,形成密不可分的共同体。(唐颖欣 黄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