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安岳:因地制定“三三”工作法 彻底解决“偏散小”文物有人守

四川资阳市安岳县是全国文物大县、中国石刻艺术之乡,安岳石窟是全国中小石窟和南方石窟的典型代表,具有“古多精美”的特点,但因其“地处偏、分布散、规模小”的特点,精准保护难度大。近年来,安岳县积极探索基层“守护人”制度,着力破解石窟寺等文物保护难题。

从“三变”入手 解决谁来保护问题

实现从“要我保护”到“我要保护”转变。制定出台资阳市首部实体法规《资阳市安岳石刻保护条例》,开展“加强文物保护从我做起”志愿服务活动,把文物保护管理纳入《村规民约》进行管理。推动文物全面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各环节,编写安岳石窟文物普及读物,在全县中小学中开设安岳石窟文化课程,充分利用文物资源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定期举办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定期开展“安柠石光·岳迎八方”文旅主题推介会,推出《安岳石窟记》《我们的故事》等一批专题片,唤起更多人将爱护石窟转化为行动自觉。

实现从“无力看管”到“应管尽管”转变。按照就近就便、本人申请、村镇认定、主管部门审批原则,择优聘用一批石窟守护人。扩大守护人选择范围,聘请退休老干部、退休老教师作为文物守护志愿者。按照“普查+保护+守护”思路,边普查边落实文物保护守护措施,明确县级文物守护人29人,乡镇(街道)文物守护人77人,属地文物警长46人,村(社区)文物守护人321人,村(居)民小组文物守护人601人,文物保护单位(点)守护人670人,文物志愿者655人。

实现从“群众自发”到“精心组织”转变。出台《安岳文物安全守护人制度》,明确守护人岗位职责,建立岗位考核、检查巡查、安全监控日报、公示公告等工作制度,细化完善守护人管理考核等各项制度。定期组织守护人开展业务技能培训活动,举办“安岳石窟大讲堂”,邀请省内外文物保护专家开展非遗、文物讲解等多方位培训。编印石窟保护宣传小册子,确保守护人人手一册。每年组织开展守护工作经验交流活动,强化守护人石窟爱护责任和敬业意识。

从“三细”入手 解决如何保护问题

排查建档细。实施石窟专项调查行动,联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各乡镇(街道)开展全县石窟寺专项调查,组织基层守护人深入553个村(社区)详细排查,逐一定位、标号、登记,调查摸清该县石窟寺(摩崖造像),为不落一处保护文物打下坚实基础。

巡查处置细。建立守护认领、巡护巡查、问题上报、修复处置的闭环体系,守护人每日对所指定巡查看护石窟进行巡查,按照手册逐一查看防火、防盗、防雷击等安防器材和设施,加强对水害、风化、裂隙等病害的监测,发现问题立即上报。石窟研究院负责会同公安、消防部门不定期对各石窟文物安全检查情况进行抽查。

宣传教育细。组织守护人学习石窟保护传承历史,引导争做石窟保护宣传员、讲解员,在安岳石窟研究院公众号推出《周春带你探寻安岳石窟》《石窟调查日记》等栏目,全覆盖悬挂“文物安全责任人”公示牌和“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等警示牌,组织面向守护人的宣讲活动,提高基层守护人文物保护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

从“三保”入手 解决如何保障问题

保运转。统筹国家、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设立安岳石窟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将守护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守护等级、工作量等分级确定守护人补助标准,县级财政每年预算守护经费10万元。多元化筹措守护人补助资金,争取腾讯公益基金资助价值10万元的加油包。

保安全。实施视频监控和安防工程,统筹各级各类资金600多万元,实现177处重点石窟寺视频监控全覆盖,修建保护房25处。向守护人发放工作服、登山鞋,购买意外险,对省级以上文物守护人配置守护犬60余条,配送手电筒等守护设备,修建守护用房36间,改善守护条件。

保质效。建立文物工作激励机制,组织开展对守护人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综合评价,每年评选最美文物守护人,分片区召开文物保护工作座谈会并表彰优秀文物守护人,32名守护人受到党委、政府表彰,其中1人荣获“全国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称号、“四川好人”称号,充分调动和激发守护人工作积极性。

(王建明  文/资安宣)